文章解析

朝代:明作者:邵宝浏览量:3
shǒu
xiàn
线
féng
wèn
hán
yán
shí
xiàng
mèng
zhōng
kàn
shì
jiān
jìn
dào
wéi
guān
hǎo
tiān
xià
bié
nán
jiā
yīn
tiān
bìn
bái
shū
chéng
guó
shì
shèng
xīn
dān
qīng
dēng
zhào
zhuān
huí
shǒu
jiāng
nán
miǎo
màn

译文

母亲手持针线缝制衣物,想问我是否寒冷,慈祥的面容只能在梦里相见。世人皆说为官是好事,天下再没有比离别母亲更难承受的事。读完家信,白发又添几根,处理完国事,唯余一片赤诚忠心。青灯独照砖河寒夜,回首故乡江南,却见前路渺茫难归。

逐句剖析

"手线缝衣欲问寒":母亲手持针线缝制衣物,想问我是否寒冷,

"慈颜时向梦中看":慈祥的面容只能在梦里相见。

"世间尽道为官好":世人皆说为官是好事,

"天下无如别母难":天下再没有比离别母亲更难承受的事。

"读罢家音添鬓白":读完家信,白发又添几根,

"书成国事剩心丹":处理完国事,唯余一片赤诚忠心。

"青灯自照砖河夜":青灯独照砖河寒夜,

# 砖:一作塼。

"回首江南路渺漫":回首故乡江南,却见前路渺茫难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母》是明代邵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以“手线缝衣”“慈颜入梦”,细腻展现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中间两联将为官的经历与对母亲的牵挂交织,“家音添鬓白”道尽思亲之苦,“国事剩心丹”又彰显报国之志;尾联以“青灯砖河夜”“江南路渺漫”的孤寂画面收尾,烘托出深沉的思乡念母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的交融,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眷恋以及为官在外的复杂心境,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色彩和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手线缝衣欲问寒,慈颜时向梦中看”两句是对思念母亲之情的直接抒发。“手线缝衣”化用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意象,生动描绘出母亲借缝衣传递关怀、嘘寒问暖的温情画面;“慈颜时向梦中看”则道出母亲不在身边,作者只能在梦中寻觅母亲容颜的无奈与思念,短短两句,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刻画得细腻动人。颔联“世间尽道为官好,天下无如别母难”两句以对比手法直抒胸臆。先以世人普遍认为的“为官好”起笔,笔锋一转,突出“别母难”才是人生至难,强烈地表达出作者与母亲分离时的痛苦,这种直白的情感吐露,更显其思念之深切,直击人心。颈联“读罢家音添鬓白,书成国事剩心丹”两句将个人情感与家国责任相融合。“读罢家音添鬓白”,写读完家中来信,心中忧愁使鬓发渐白,体现对母亲和家人的牵挂之深;“书成国事剩心丹”则展现出作者心系国事,即便饱受思亲之苦,依然保持着赤诚的报国之心,将情感从个人延伸到家国,深化了诗歌内涵。尾联“青灯自照砖河夜,回首江南路渺漫”两句以景结情,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青灯自照”描绘出作者在寒夜中,唯有青灯相伴的孤独场景;“砖河夜”点明所处环境,更添清冷之感。“回首江南路渺漫”则通过回望家乡江南,那遥远渺茫的路途,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对家乡、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蓝仁《落齿》

下一篇:明·唐寅《叹世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