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ì
yuè

朝代:明作者:憨山大师浏览量:3
xuě
lǐng
sōng
lǎo
cáo
shuǐ
hán
shuí
zhī
jīn
yuè
yóu
shì
shí
kàn

译文

雪岭上的孤松苍老,曹溪的滴水清寒。谁知道今夜的月亮,还是往昔时候看的那轮。

逐句剖析

"雪岭孤松老":雪岭上的孤松苍老,

"曹溪滴水寒":曹溪的滴水清寒。

"谁知今夜月":谁知道今夜的月亮,

"犹是昔时看":还是往昔时候看的那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对月》是明代憨山德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以“雪岭”“孤松”“曹溪”“滴水”等意象,勾勒出孤寂清冷的画面,“老”“寒”二字既写景物状态,又暗含心境。后两句将“今夜月”与“昔时月”对照,看似平淡,却道出时光流逝而月色依旧的感慨,借月抒发对世事变迁、岁月永恒的思索。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语言质朴凝练,在简洁的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雪岭孤松老”,描绘出雪岭之上孤松苍老的景象。“雪岭”点明环境的清冷高寒,“孤松”凸显其独立无依的姿态,“老”字则赋予松以岁月的痕迹,既写尽松的坚韧,又带出时光流逝的意味,营造出孤寂而厚重的氛围。次句“曹溪滴水寒”,将视角转向曹溪,写溪中滴水清寒。“曹溪”常与禅意相关,“滴水”细微却清寒,与“雪岭孤松”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清冷的意境,同时以滴水的持续不断,暗含时光流转的感觉,为后文写月做铺垫。第三句“谁知今夜月”,由景转向对月的感慨。“谁知”二字带有反问的语气,引出对今夜月亮的关注,仿佛在茫茫时光中突然意识到月亮的存在,既写出赏月时的恍然,又为末句的抒情蓄势。末句“犹是昔时看”,点出今夜的月亮仍是往昔所看见的那一轮。看似平淡的表述,却将今与昔联系起来,在月亮的不变中,反衬出人事与时光的变迁,引发对永恒与短暂的思考,让全诗的哲理意味自然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周玉如《梦还京》

下一篇:明·王廷相《明月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