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zhōu
jiǔ

朝代:明作者:赵时春浏览量:3
qiū
shēng
sāi
jiā
biān
shuāng
huá
jiǔ
dēng
gāo
chù
qún
shān
wàng
shē
cāng
jiān
réng
shuǐ
绿
jiǔ
duì
huáng
huā
hóng
鸿
guī
chù
cháng
tiān
kōng
luò
xiá

译文

秋天的声音呜咽着塞外的胡笳,边关的气息肃杀,凝结成霜华。重阳节登上高处,远望群山连绵无尽。苍茫的芦苇映衬着碧绿的流水,手捧绿酒,面对盛开的菊花。鸿鹄飞向何方,辽阔的天空中,只剩下一片绚烂的晚霞。

逐句剖析

"秋声咽塞笳":秋天的声音呜咽着塞外的胡笳,

# 塞笳:塞外的胡笳。,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边气肃霜华":边关的气息肃杀,凝结成霜华。

# 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

"九日登高处":重阳节登上高处,

"群山入望赊":远望群山连绵无尽。

# 赊:长,远。,入望:进入视野。

"苍蒹仍碧水":苍茫的芦苇映衬着碧绿的流水,

# 苍蒹: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

"绿酒对黄花":手捧绿酒,面对盛开的菊花。

"鸿鹄归何处":鸿鹄飞向何方,

# 鸿鹄: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长天空落霞":辽阔的天空中,只剩下一片绚烂的晚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原州九日》是明代赵时春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以边塞重阳登高为线索,首联用“咽塞笳”“肃霜华”勾勒边地秋色;颔联点明时节与登高远眺之景;颈联通过“苍蒹”“碧水”“绿酒”“黄花”等意象,展现近处饮宴的生动画面;尾联以“鸿鹄归处”“长空落霞”收束全篇。全诗将边塞苍茫秋色与个人情思自然融合,在壮阔景象中透露出若有若无的思归之意,意境浑成,含蓄有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歌描写了重阳节在边塞登高的所见所感,通过塞笳、霜华、群山、碧水、黄花等意象,勾勒出边地秋日的苍凉景象。诗人手持绿酒,远眺长空落霞,在壮阔的景色中流露出淡淡的思归之情。

2. 分段赏析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这两句勾勒出边塞秋日的肃杀氛围。塞外胡笳声在秋风中显得呜咽低沉,边关的寒气凝结成霜,一个“咽”字生动表现了边地特有的苍凉之感。“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点明重阳登高的习俗。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群山连绵至视野尽头,“赊”字用得巧妙,既表现距离之远,又暗含时间之长。“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近景描写生动传神。苍白的芦苇与碧绿的流水形成色彩对比,手中的绿酒与眼前的黄花相映成趣,四个颜色词的使用使画面格外鲜明。“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以开阔的意象收束全诗。鸿鹄南飞的去向与满天绚丽的晚霞,构成一幅壮美的黄昏图景,在宏大的空间感中透露出淡淡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用堂楩公《金陵行》

下一篇:明·王象春《书项王庙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