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yuàn

朝代:明作者:周在浏览量:2
jiāng
nán
èr
yuè
shì
luó
chūn
jìn
yān
shān
xuě
shàng
fēi
yīng
shì
guī
dào
xiāng
suī
hǎo
guī

译文

江南到了二月,女子们开始试着穿起轻薄的罗衣,而此时远在燕山的春天已经过去,可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大概是那子规鸟的啼叫声传不到这里,所以即便故乡如此美好,(戍边之人)也不想回去。

逐句剖析

"江南二月试罗衣":江南到了二月,女子们开始试着穿起轻薄的罗衣,

"春尽燕山雪尚飞":而此时远在燕山的春天已经过去,可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

"应是子规啼不到":大概是那子规鸟的啼叫声传不到这里,

"故乡虽好不思归":所以即便故乡如此美好,(戍边之人)也不想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闺怨》是明代周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闺怨之情。前两句通过对比江南和燕山不同的季节景象,江南已是春意盎然,女子试穿罗衣,而燕山却还是寒冬,雪尚未停。这种强烈的反差暗示了戍边之人与闺中思妇所处的环境差异。后两句则给出了一种猜测,认为是子规鸟的啼声传不到边塞,使得戍边之人即便思念故乡,也因听不到熟悉的啼声而难以产生强烈的归乡之情,细腻地刻画了闺中女子对戍边之人的牵挂和哀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江南和燕山截然不同的景象。“江南二月试罗衣”,江南的二月,春光明媚,女子们开始换上轻薄的罗衣,展现出江南的温暖与生机。“春尽燕山雪尚飞”,而此时的燕山,春天已经过去,可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与江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两地气候的差异,也暗示了戍边之人与闺中思妇所处的不同环境,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给出了一种猜测,认为是子规鸟的啼声传不到边塞,使得戍边之人即便思念故乡,也因听不到熟悉的啼声而难以产生强烈的归乡之情。“子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思乡的象征,它的啼声常常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然而,在这里,诗人猜测子规的啼声传不到边塞,使得戍边之人无法感受到思乡的氛围,从而难以产生归乡之意。这两句诗既表达了闺中女子对戍边之人的思念和牵挂,又流露出她对戍边之人不能归乡的哀怨之情,细腻地刻画了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潘氏《连雨》

下一篇:明·唐寅《花降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