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清风又十霜":自从分别后,清风又度过了十个年头,
# 十霜:十年。
"重来三径未全荒":再次来到这庭院,小路还没有完全荒芜。
# 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载,西汉蒋诩,哀帝时为衮州刺史,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后多以“蒋生径”或“蒋诩三径”指称隐者所居之处。
"此君已觉垂垂老":这竹子已经感觉渐渐老去,
# 垂垂:渐渐。,此君:对竹的昵称。语出《晋书·王徽之传》:王徽之暂住一宅,即令种竹,人问其故,他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耶?”后亦泛指所好之物。
"稚子今看稍稍长":如今看到小孩子也渐渐长大了。
# 稍稍:渐渐。,稚子:笋的别名。唐杜甫《绝句漫兴》之七:“笋根稚子无人见,沙土凫雏傍母眠。”宋惠洪《冷斋夜话·稚子》:“唐人《食笋》诗曰:‘稚子脱锦绷,骈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予问韩子苍,子苍曰:‘笋名稚子,老杜之意也。’”
"书简漫消新岁月":书信慢慢消磨着新的岁月,
# 书简:书信。
"渔竿不厌旧沧浪":渔竿也不厌倦旧日的沧浪。
# 沧浪:青色的波浪。
"试呼浊酒歌淇澳":试着呼唤来浊酒歌唱《淇澳》,
# 淇澳:《诗经》《国风·卫风》中的诗篇,首两句以竹起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昨夜疏帘雨正凉":昨夜稀疏的帘子外雨正凉。
明代绘画大师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时从学于陈孟贤,博览群书,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终身未仕。沈周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大家”。其绘画成就颇高,擅长画山水。四十岁前多画小幅,作细笔,谨密中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后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中锋为长、沉着浑厚风貌,人称“粗沈”。还兼工花卉、鸟兽、人物。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传世画作有《庐山高图》《仿董巨山水图》《沧州趣图》等。著有《石田集》《石田杂记》《江南春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诗人离别多年后重返故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既带有岁月沧桑感,又不失生机与温情的氛围。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故地之景与生活之事,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一别清风又十霜”点明与塾师分别时间之久,“十霜”即十年,表达时光飞逝之感。“重来三径未全荒”,“三径”指代庭院小路,表明重回故地,虽历经岁月,但环境仍保留着往昔的模样,为下文感慨时光与人事变迁做铺垫。颔联:“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此君”指竹,写竹已逐渐衰老,而孩子们却在慢慢长大,通过竹与孩子状态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时光的无情流逝,引发对岁月变迁的深沉感慨。颈联:“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书简漫消新岁月”,写自己在书简中度日,不经意间岁月流逝,有一种对时光悄然溜走的无奈。“渔竿不厌旧沧浪”则表达了对如在沧浪水边垂钓般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前面的时光感慨形成情感的转换,透露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尾联:“试呼浊酒歌《淇澳》,昨夜疏帘雨正凉”,诗人想要唤来浊酒,吟唱《淇澳》之歌,在昨夜疏帘外雨声清凉的氛围中,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表达对宁静、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让诗歌在悠然的情境中结束,韵味悠长。
上一篇:明·唐寅《山水图》
下一篇:明·李东阳《冬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