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sān
shǒu

朝代:明作者:张时彻浏览量:3
jūn
jiàn
tài
háng
shān
chēng
tiān
zhǔ
gāo
pán
jūn
jiàn
huáng
shuǐ
fān
yún
dǎo
qiān
wàn
liáng
shàng
shān
péng
hāo
cháng
wǎng
bào
dāng
guān
jué
rén
ròu
xióng
jiū
tiāo
qiǎo
wèi
shí
yùn
gǒu
wèi
féng
cái
qín
kōng
shàng
xián
yáng
shū
hán
xìn
yóu
méng
ér

译文

你可曾见太行山,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天空与太阳,山势巍峨盘旋。你可曾见黄河水,翻涌着云雾奔流千万里之遥。想过河却苦于没有桥梁,想登山却苦于没有翅膀。蓬蒿丛中我佝偻着身子匆匆赶路,跑去向天帝诉苦却遭拒绝。守关的虎豹凶残噬人,狡诈的雄鸠却逍遥自在无人问责。若时运不济,纵有才华也被弃若尘土。苏秦白白送上咸阳的谏书,韩信至今还被人嘲笑穿破裤。

逐句剖析

"君不见太行山":你可曾见太行山,

"撑天拄日高郁盘":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天空与太阳,山势巍峨盘旋。

"君不见黄河水":你可曾见黄河水,

"翻云倒雾千万里":翻涌着云雾奔流千万里之遥。

"渡河苦无梁":想过河却苦于没有桥梁,

"上山苦无羽":想登山却苦于没有翅膀。

"飒沓蓬蒿常伛偻":蓬蒿丛中我佝偻着身子匆匆赶路,

"我往诉帝帝我拒":跑去向天帝诉苦却遭拒绝。

"虎豹当关攫人肉":守关的虎豹凶残噬人,

"雄鸠佻巧不为理":狡诈的雄鸠却逍遥自在无人问责。

"时运苟未逢":若时运不济,

"材艺弃如土":纵有才华也被弃若尘土。

"苏秦空上咸阳书":苏秦白白送上咸阳的谏书,

"韩信犹蒙里儿裤":韩信至今还被人嘲笑穿破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路难三首(其一)》是明代张时彻创作的诗。此诗开篇以太行山的高耸郁盘、黄河水的翻云倒雾起兴,描绘出行路之艰难险阻;继而写渡河无桥、上山无羽,向天帝倾诉遭拒,暗喻求告无门,又以“虎豹当关”“雄鸠佻巧”影射奸佞当道。最后借苏秦上书无果、韩信受辱胯下的典故,点明时运未济、材艺被弃的困境。全诗通过对行路艰难的描写与历史典故的运用,客观展现了作者对世道艰难、怀才不遇的感慨,反映出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太行山,撑天拄日高郁盘”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太行山的雄伟险峻,“撑天拄日”生动地展现出太行山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磅礴气势,“高郁盘”则凸显其山势绵延盘曲、巍峨壮观的特点,为下文写行路之难营造出宏大而艰难的背景。“君不见黄河水,翻云倒雾千万里”两句着重刻画黄河水的汹涌澎湃,“翻云倒雾”运用比喻和夸张,将黄河水奔腾咆哮、水雾弥漫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千万里”则强调其水流的漫长与壮阔,进一步渲染出行路途中所面临的艰难险阻。“渡河苦无梁,上山苦无羽”两句直接点明行路的困境,渡河没有桥梁,上山没有翅膀,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在面对自然阻碍时的无奈与痛苦,简洁而有力地凸显出行路之难的核心问题。“飒沓蓬蒿常伛偻”一句描绘诗人在蓬蒿丛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不得不弯腰曲背的模样,“飒沓”写出行走的艰难与匆忙,“蓬蒿”点明道路环境的恶劣,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旅途的艰辛。“我往诉帝帝我拒”一句富有奇幻色彩,诗人向天帝倾诉自己的困境,却遭到拒绝,通过这种超现实的情节设置,暗喻现实中求告无门,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虎豹当关攫人肉,雄鸠佻巧不为理”两句以“虎豹当关”比喻恶势力当道,残害百姓,“雄鸠佻巧”象征那些巧言令色、不主持公道的奸佞小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使诗歌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意义。“时运苟未逢,材艺弃如土”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指出如果时运不佳,即使身怀卓越的才能技艺也会被弃之如土,表达出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埋没人才的无奈与愤懑。“苏秦空上咸阳书,韩信犹蒙里儿裤”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苏秦曾多次上书秦王却未被采纳,韩信早年还曾遭受胯下之辱,诗人以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自比,进一步强化了怀才不遇的情感,同时也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九一《月夜闻笛》

下一篇:明·傅汝楫《移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