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yuè

朝代:明作者:刘凤浏览量:3
míng
yuè
zhào
cāng
hǎi
qīng
huī
yíng
shí
guī
liú
chí
fěn
xīn
姿
xiè
lún
yǐng
hán
què
zhī
jūn
tóng
wàn
hán

译文

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沧海,清朗的光辉充盈在此时。月亮像圆规画出的圆,流淌着洁白的光辉,仿佛带着脂粉展现出新的姿态。水波荡漾,倒映着银河的影子,榆树在寒露中,栖息着喜鹊。我和你相隔万里,无奈只能独自满怀思念。

逐句剖析

"明月炤沧海":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沧海,

# 炤:一作照。

"清辉盈此时":清朗的光辉充盈在此时。

"似规流素魄":月亮像圆规画出的圆,流淌着洁白的光辉,

"持粉俪新姿":仿佛带着脂粉展现出新的姿态。

"波泻沦河影":水波荡漾,倒映着银河的影子,

"榆寒露鹊枝":榆树在寒露中,栖息着喜鹊。

"与君同万里":我和你相隔万里,

"无那独含思":无奈只能独自满怀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五夜月》是明代刘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描绘出明月照耀沧海,清辉充盈夜空的宏大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氛围。颔联将月亮比作圆规画出的圆,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皎洁和美丽。颈联通过描写水波荡漾、银河倒映以及榆树寒露、喜鹊栖息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月夜的清幽和寂静。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相隔万里,只能独自承受思念之苦的情感,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全诗借景抒情,将中秋月色的澄澈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对照,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捕捉,又含蓄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明月炤沧海,清辉盈此时”:“明月”点明了描写的对象,“炤沧海”描绘出明月高悬,洒下光辉照亮沧海的壮阔景象,给人一种宏大、空灵的感觉。“清辉盈此时”则强调了月光在这个时刻的充盈和明亮,营造出一种澄澈、宁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似规流素魄,持粉俪新姿”:“似规”将月亮比作圆规画出的圆,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皎洁和圆润。“流素魄”则赋予月亮一种流动的美感,仿佛月亮的光辉在流淌。“持粉俪新姿”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月亮比作带着脂粉、展现出新姿态的女子,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美丽和娇艳,使月亮更具生命力。“波泻沦河影,榆寒露鹊枝”:“波泻”描绘出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象,“沦河影”则表现出银河的影子在水波中摇曳的美感。“榆寒露鹊枝”通过描写榆树在寒露中,栖息着喜鹊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月夜的清幽和寂静。这两句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月夜的景色,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与君同万里,无那独含思”:“与君同万里”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相隔万里的距离,强调了空间的遥远。“无那”表示无奈,“独含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独自承受思念之苦的情感。这两句诗由景入情,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名由《秋晚》

下一篇:明·朱元璋《思亲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