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n
shēng
zhì
qīng

朝代:明作者:汤显祖浏览量:3
shān
shuǐ
wèi
lán
tiān
zuì
héng
fēi
shào
nián
què
bèi
dǎo
chéng
rén
xiào
shā
tài
píng
qiáo
pàn
sēng
mián

译文

麻姑山的山水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一位少年沉醉于书法创作,在美景中肆意挥洒笔墨,随性又洒脱。却被整座城里的人嘲笑不已,太平桥边有个山野僧人正在安然地睡觉。

逐句剖析

"麻姑山水蔚蓝天":麻姑山的山水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

"醉墨横飞倚少年":一位少年沉醉于书法创作,在美景中肆意挥洒笔墨,随性又洒脱。

"却被倒城人笑煞":却被整座城里的人嘲笑不已,

# 倒城:倒城、太平桥俱临川勾阑地。

"太平桥畔野僧眠":太平桥边有个山野僧人正在安然地睡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问李生至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所作的七言绝句。首句“麻姑山水蔚蓝天”描绘出麻姑山山水与蓝天相映的秀丽景色,营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醉墨横飞倚少年”刻画了一位在美景中肆意挥毫、潇洒不羁的少年形象;后两句“却被倒城人笑煞,太平桥畔野僧眠”,以少年醉墨挥毫与野僧安然酣睡的场景,引发旁人的嘲笑,看似荒诞,实则蕴含深意。全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物行为相融合,通过充满画面感的场景,表达对自由洒脱生活态度的欣赏,以及对世俗眼光的调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万历三十六年(1608),汤显祖罢官后闲居家中,远离朝堂纷争。彼时,李至清频繁往来于汤显祖与钱谦益之间,其独特的言行举止、处事风范,给两位文人留下深刻印记。有感于李至清的行迹,汤显祖情动于中,挥毫泼墨写下此诗,以寄心中所感所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麻姑山水蔚蓝天”,诗歌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壮阔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麻姑山的山水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蔚”字生动地表现出天空的澄澈与广阔,以及山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为全诗奠定了清新、开阔的基调,也为后文人物的出场提供了宏大而优美的背景。“醉墨横飞倚少年”,此句将焦点转向人物,刻画了一位极具个性的少年形象。“醉墨”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少年饮酒后挥毫泼墨,也可理解为他沉醉于书法创作之中,尽情挥洒笔墨;“横飞”二字则突出了少年挥毫时的肆意洒脱、无拘无束;“倚”字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少年随意倚靠在某处,随性创作。这一句将少年的潇洒不羁与艺术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对艺术的热爱。后两句“却被倒城人笑煞,太平桥畔野僧眠”,场景陡然转变,描绘出少年的行为和野僧的酣睡引来了城中人的嘲笑。“倒城”极言嘲笑之人众多,整个城池的人都为之哄笑,然而少年与野僧对此却不为所动。少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野僧依旧在太平桥畔安然入睡,他们的洒脱与旁人的世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诗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暗示了在世俗的眼光中,那些追求自由、超脱的行为往往不被理解,但真正的自由者却能坚守自我,不为外界的评判所左右。汤显祖通过这一充满戏剧性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洒脱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观念的批判与调侃,使诗歌在生动的画面之外,更具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薛瑄《烟寺晚钟》

下一篇:明·端淑卿《采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