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朝代:明作者:袁凯浏览量:3
huāng
cūn
chù
chù
wén
liú
shuǐ
cǎo
shí
shí
yǎn
fēi
tíng
shù
shēn
shā
niǎo
宿
téng
huā
tuì
退
fēng
zhǐ
jiāng
shū
juàn
xiāo
cháng
xià
gèng
zhōu
sòng
luò
huī
tiān
wèi
jiào
róng
lǎo
piāo
gǎn
yán
guī

译文

荒僻的村落处处都能听到流水声,我在草阁中常常独自掩上房门。庭院里树叶茂密,沙滩上的鸟儿栖息其中,野藤上的花已凋谢,忙碌的蜜蜂也稀少了。我只靠阅读书卷来消磨漫长的夏日,还常常倚靠在渔舟上目送落日的余晖。上天的旨意似乎还不让战事平息,我这老头子四处漂泊,哪敢说要回家。

逐句剖析

"荒村处处闻流水":荒僻的村落处处都能听到流水声,

"草阁时时自掩扉":我在草阁中常常独自掩上房门。

"庭树叶深沙鸟宿":庭院里树叶茂密,沙滩上的鸟儿栖息其中,

# 宿:一作隐。

"野藤花退密蜂稀":野藤上的花已凋谢,忙碌的蜜蜂也稀少了。

# 稀:一作希。

"只将书卷消长夏":我只靠阅读书卷来消磨漫长的夏日,

# 卷:一作剑。

"更倚渔舟送落晖":还常常倚靠在渔舟上目送落日的余晖。

"天意未教戎马息":上天的旨意似乎还不让战事平息,

"老夫漂泊敢言归":我这老头子四处漂泊,哪敢说要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久雨》是明代袁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勾勒出荒村宁静且略带孤寂的氛围。颔联通过庭树、沙鸟、野藤、蜜蜂等意象,细腻呈现出夏日雨后景色的变化。颈联借读书、倚舟看落日等行为,展现诗人打发时光的悠然状态。尾联点明因战乱未息,自己虽漂泊却不敢言归的无奈。全诗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忧虑,以及漂泊他乡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人

袁凯(1310~1387?),明初诗人。字景文,自号海叟。曾以《白燕》诗得名,故人称“袁白燕”,祖籍华亭(今上海松江)。洪武初举于乡,以荐授监察御史,后因对答不称帝旨,托疾辞归。袁凯的诗作言及现实很少,只在个别篇内有隐晦、曲折的表露。其成功之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怀、描述旅人思乡之篇。其诗古体多学《文选》,近体多学杜甫。何景明称其为“国初诗人之冠”。代表作品有《客中除夕》《从军行》。著有《海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荒村处处闻流水,草阁时时自掩扉”,描绘出一幅荒村雨后图。“荒村处处闻流水”,点明久雨之后,荒村四处都能听见潺潺流水声,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草阁时时自掩扉”,写出诗人寓所的草阁门常常自行关闭,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孤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在这荒村的独处状态。颔联“庭树叶深沙鸟宿,野藤花退密蜂稀”,进一步描绘寓所周边景色。“庭树叶深”写庭院中树叶愈发浓密,为沙鸟提供了栖息之所;“野藤花退”表明野藤上的花朵已经凋谢,所以蜜蜂也变得稀少。此联通过描写动植物的变化,从细微处体现出时节的变迁,同时借景抒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落寞。颈联“只将书卷消长夏,更倚渔舟送落晖”,展现诗人在漫长夏日里的生活状态。若为“只将书卷消长夏”,则体现诗人借读书来打发时光,凸显其文人的雅趣与在困境中的自我排遣;若为“只将剑消长夏”,则增添了几分壮志未酬的意味。“更倚渔舟送落晖”,诗人倚靠在渔舟上,目送落日余晖,画面宁静而美好,又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惆怅,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天意未教戎马息,老夫漂泊敢言归”,将情感从个人生活延伸到社会现实。“天意未教戎马息”,点明当时战乱不止,“老夫漂泊敢言归”,诗人以“老夫”自称,表明自己漂泊在外,即便渴望归家,但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又怎敢轻言回去,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自身漂泊无依的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唵囕香公《西湖》

下一篇:明·薛蕙《紫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