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明作者:方太古浏览量:3
chūn
shì
lán
shān
jiǔ
bìng
chōu
shān
jiā
zǎo
chá
shōu
huā
qián
fēng
shuāng
dié
lín
wài
shí
shí
jiū
hǎi
dān
qiū
jià
绿
suō
qīng
yǒu
zhōu
chén
āi
màn
xiào
shēng
mèng
xiàn
shǒu
jīn
shì
yóu

译文

春色将尽,酒病初愈,山里人家,谷雨时节,正是采茶的好时节。细细的春风,轻轻吹来,双蝶在花前飞舞,时时的春雨,轻轻落下,一鸠在林外掠过。想要寻仙访道,却没有仙鹤可供驱使,想要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渔翁,前方倒是有渔舟可供实现。即便短暂的浮生轻若尘埃,缈如梦境,这样笑着说也是徒然的,还不如试着登上岘首山游玩呢。

逐句剖析

"春事阑珊酒病瘳":春色将尽,酒病初愈,

# 病瘳:疾病痊愈。,阑珊:衰落、凋零,将尽。,春事:春色;春意。

"山家谷雨早茶收":山里人家,谷雨时节,正是采茶的好时节。

"花前细细风双蝶":细细的春风,轻轻吹来,双蝶在花前飞舞,

"林外时时雨一鸠":时时的春雨,轻轻落下,一鸠在林外掠过。

"碧海丹丘无鹤驾":想要寻仙访道,却没有仙鹤可供驱使,

# 碧海丹丘:泛指仙境。

"绿蓑青笠有渔舟":想要当一个自由自在的渔翁,前方倒是有渔舟可供实现。

# 绿蓑青笠:指代渔翁。

"尘埃漫笑浮生梦":即便短暂的浮生轻若尘埃,缈如梦境,

"岘首于今薄试游":这样笑着说也是徒然的,还不如试着登上岘首山游玩呢。

# 岘首:即岘首山,位于如今的湖北襄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谷雨》是明代方太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绘出春日渐近尾声,诗人酒病刚刚痊愈,恰逢山家在谷雨时节已完成早茶采收的画面。颔联则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春日里自然界蓬勃的生机与和谐之态,让人如临其境。颈联通过鲜明对比,一边是缥缈虚幻的仙境,一边是真实可触、绿蓑青笠的渔舟,点明仙境难觅,而渔樵归隐的生活却切实可行,为诗歌增添了几分对现实生活别样追求的思考。尾联感慨人生短暂且虚幻,如同匆匆旅程,意在提醒人们应珍视并享受这旅途中的每一刻。整首诗情景交融,于节气的描绘中渗透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节气诗。描绘了谷雨时节春事阑珊、山家收早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感怀的氛围。诗中细腻刻画了花前双蝶随风舞、林外鸠鸟雨中啼的自然景象,体现出春日的生机与和谐,充满生活情趣。

2.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时间与情境。“春事阑珊”表明春天已步入尾声,繁华渐去,流露出淡淡的惜春之意。“酒病瘳”则说诗人因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如今方才痊愈。此时,山村里家家户户趁着谷雨时节忙着采收早茶。这一句将个人状态与乡村谷雨时节的农事活动相结合,为全诗奠定了平和且略带感怀的基调。颔联以细腻笔触描绘春日自然景象。微风轻拂,双蝶在花丛前翩翩起舞,画面灵动而优美,“细细”二字更凸显出风的轻柔。与此同时,树林外时而传来鸠鸟在雨中的啼鸣声。一动一静,一视觉一听觉,蝶与风、鸠与雨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又和谐宁静的春日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颈联“碧海丹丘”代表传说中仙人居住的仙境,“鹤驾”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途径,然而“无鹤驾”表明仙境遥不可及,是虚幻的。与之相对,“绿蓑青笠有渔舟”描绘的是现实中常见的渔樵生活,虽平淡却真实可触。诗人借此表明,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不如回归现实,选择宁静质朴的归隐生活,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知与别样追求。尾联诗人感慨人生如梦幻泡影,世间种种不过是过眼云烟,如同尘埃般虚幻,人们常常为虚幻的人生而忙碌,实在可笑。“岘首于今薄试游”化用典故,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岘山,后人在山上立碑纪念。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短暂的叹惋,既然人生如梦,不妨像古人登山游览一样,珍惜当下,在有限的人生中享受每一段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朱元璋《大祀》

下一篇:明·朱元璋《思老试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