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临空宝阁欹":古老的塔临近天空,珍贵的楼阁倾斜,
"云峰上去路逶迤":往云峰上去的道路蜿蜒曲折。
"山田获稻僧人出":山间田地里僧人出来收获稻谷,
"湖水行舟落叶移":湖水中行船移动,带动落叶漂浮。
"风静鸟翔施饭石":风静止,鸟儿在施饭石上飞翔,
"日斜鱼聚放生池":太阳偏斜,鱼儿聚集在放生池。
"远公心地元无住":像远公一样,心中原本没有执着,
"却共飞云此住持":却与飞云一同在这道场住持。
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字文长,一字文清,号天池山人,晚号青藤老人,别署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年间,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充当幕僚,代笔《进白鹿表》为胡宗宪赢得嘉靖皇帝赏识,又助其擒获海盗徐海。后曾一度发狂,因杀妻而下狱七年。徐渭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其诗文奇纵恣肆,强调独创,反对模拟,深受公安派推崇;又长于行草书法,擅画水墨花竹、山水、人物,淋漓恣肆,有所创造。他还对戏剧颇有研究,撰《南词叙录》,开南戏研究之先风。代表作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文集《徐文长集》《徐文长逸稿》,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古塔临空宝阁欹,云峰上去路逶迤”,开篇描绘了道场山的标志性建筑古塔和宝阁,“古塔临空”展现出古塔的高耸,“宝阁欹”增添了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云峰上去路逶迤”点明了通往云雾缭绕山峰的路曲折蜿蜒,营造出一种神秘、清幽的氛围。颔联“山田获稻僧人出,湖水行舟落叶移”,描写了山中的生活场景。“山田获稻僧人出”描绘了僧人在山田里收割稻谷的画面,体现了山中僧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湖水行舟落叶移”则描绘了湖水中行舟,落叶随着船儿移动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宁静,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颈联“风静鸟翔施饭石,日斜鱼聚放生池”,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风静鸟翔施饭石”描绘了风静止时鸟儿在施饭石上飞翔的画面,给人一种祥和、宁静的感觉。“日斜鱼聚放生池”则描绘了太阳西斜时鱼儿聚集在放生池里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山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尾联“远公心地元无住,却共飞云此住持”,借远公(慧远)的典故,表达了对栖云禅者心境的赞美。“远公心地元无住”指出远公的心境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住所,即心境超脱,不受世俗的束缚。“却共飞云此住持”则说远公却与这飞云一同在此处停留,暗示栖云禅者也如同远公一样,心境超脱,与飞云相伴,体现了诗人对禅者生活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上一篇:明·张掞《立夏日晚过丁卿草堂》
下一篇:明·于慎行《杂诗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