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zhǒng

朝代:明作者:徐渭浏览量:3
shū
shào
gōng
dāng
nián
wēng
shuāng
péi
mǐn
shǔ
shǒu
zhú
zǒu
ér
tóng
guī
lái
zhī
xiāng
guī
zhūn
huáng
xuě
huì
shū
jiā
chéng
běi
gāo
dòng
diāo
yāo
bīn
zhù
wèi
pēng
zhāo
sāng
hǎi
huàn
néng
bǎo
sūn
xīn
zhǒng
shàng
dào
yǎng
shuǐ
biān
cūn
jīn
liù
shí
réng
gāo
jiǎo
jīn
nián
nián
shàng
zhǒng
měi
měi
dào
sūn
jiā
sūn
jiā
liú
zuò
sūn
bàn
tāng
chá
shàng
zhǒng
shēng
dàn
sūn
qiě
mǎn
yǐn
rào
huáng
dié
fēi
chōu
gāo
sǔn
shì
yán
西
dōng
fēn
yán
zhù
fēng
wèn
fēng
shí
hái
yǒu
bài
shèng
shí

译文

我的叔叔邵武公,当年曾与我祖父相伴。两人一同在闽蜀之地担任官职,像骑竹马的孩童般相伴玩耍。从任上归来没过几日,两人便相继离世。黄泥掩埋了他们雪白的胡须,想要再相见又如何能实现?叔叔家住在城北,高大的房屋有着精美的雕饰。他曾在傍晚邀请宾客停马相聚,为奉养母亲每日杀鸡款待。可一旦世事如沧海桑田般变迁,这家族再难保全子孙后代。如今有人在坟头小路上背柴劳作,有人在溪边村落里养鸭为生。我今年已六十五岁,依旧戴着破旧的角巾。每年都去给祖父上坟,常去孙辈家中探望。孙辈留我坐下,孙媳备上热茶。她把给我祖父上坟用的祭品端出来,让孙辈们吃饱,还倒满酒让他们痛饮。篱笆外黄蝴蝶自在飞舞,篱笆边高大的绿笋正拔节生长。我起身查看屋檐的东西两侧,发现蜜蜂分别在檐下筑巢安家。询问蜂群有多少个蜂窝,四十多个还多着呢。若每个蜂窝都能安然无恙,产的蜜都胜过我十亩地的田租了。

逐句剖析

"吾叔邵武公":我的叔叔邵武公,

"当年与我翁":当年曾与我祖父相伴。

"双陪闽蜀守":两人一同在闽蜀之地担任官职,

"竹马走儿童":像骑竹马的孩童般相伴玩耍。

"归来知几日":从任上归来没过几日,

"相继归窀穸":两人便相继离世。

"黄泥闭雪髭":黄泥掩埋了他们雪白的胡须,

"欲会那可得":想要再相见又如何能实现?

"叔家城北居":叔叔家住在城北,

"高栋亦雕题":高大的房屋有着精美的雕饰。

"邀宾夕驻马":他曾在傍晚邀请宾客停马相聚,

"为母日烹鸡":为奉养母亲每日杀鸡款待。

"一朝桑海换":可一旦世事如沧海桑田般变迁,

"不能保子孙":这家族再难保全子孙后代。

"负薪冢上道":如今有人在坟头小路上背柴劳作,

"养鸭水边村":有人在溪边村落里养鸭为生。

"我今六十五":我今年已六十五岁,

"仍高破角巾":依旧戴着破旧的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年都去给祖父上坟,

"每每到孙家":常去孙辈家中探望。

"孙家留我坐":孙辈留我坐下,

"孙妇办汤茶":孙媳备上热茶。

"以我上冢牲":她把给我祖父上坟用的祭品端出来,

"啖孙且满引":让孙辈们吃饱,还倒满酒让他们痛饮。

"绕篱黄蝶飞":篱笆外黄蝴蝶自在飞舞,

"抽篱高碧笋":篱笆边高大的绿笋正拔节生长。

"起视檐西东":我起身查看屋檐的东西两侧,

"分檐住蜜蜂":发现蜜蜂分别在檐下筑巢安家。

"问蜂窠几许":询问蜂群有多少个蜂窝,

"四十还有余":四十多个还多着呢。

"窠窠如不败":若每个蜂窝都能安然无恙,

"胜我十亩租":产的蜜都胜过我十亩地的田租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上冢》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扫墓为背景,通过平实而细腻的语言,记录了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变迁与生死离别,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沉感慨。诗歌开篇点明家族历史:“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追忆叔祖父与父亲共事的往事,引出“竹马走儿童”的童年记忆,语言质朴却饱含温情。随后笔锋陡转,以“黄泥闭雪髭”暗喻岁月流逝,道出亲人相继离世的哀伤。诗中“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一句,将历史巨变与家族命运交织,凸显世事无常的苍凉感。后半部分聚焦当下场景:诗人年迈时仍坚持扫墓,孙辈热情招待,以“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的清新笔触描绘自然景物。蜜蜂繁衍不息的意象,反衬出人生短暂、代际更迭的无奈,最终以“胜我十亩租”的自嘲收尾,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字文长,一字文清,号天池山人,晚号青藤老人,别署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年间,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充当幕僚,代笔《进白鹿表》为胡宗宪赢得嘉靖皇帝赏识,又助其擒获海盗徐海。后曾一度发狂,因杀妻而下狱七年。徐渭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其诗文奇纵恣肆,强调独创,反对模拟,深受公安派推崇;又长于行草书法,擅画水墨花竹、山水、人物,淋漓恣肆,有所创造。他还对戏剧颇有研究,撰《南词叙录》,开南戏研究之先风。代表作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文集《徐文长集》《徐文长逸稿》,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是对叔公与祖父往事的追忆。“双陪闽蜀守”写二人曾一同担任闽蜀地区的太守,可见其早年同朝为官的情谊;“竹马走儿童”则以“竹马”这一童年游戏,勾勒出二人年少时相伴玩耍的天真画面,亲切生动。“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笔锋一转,说二人归来后不久便相继离世,“归窀穸”(指埋入坟墓)暗含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无奈;“黄泥闭雪髭”以“黄泥”掩埋“雪髭”(白发胡须)的意象,进一步强化岁月无情,连最后相见的机会都成奢望,读来令人怅然。中间八句“叔家城北居,高栋亦雕题。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转向叔家今昔对比的变迁。“城北居”“高栋雕题”描绘叔家昔日宅第的显赫——高大的房屋、精美的装饰,是富贵生活的象征;“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则通过具体场景,展现家族的热闹:傍晚有宾客骑马来访,日常为母亲准备鸡汤,温馨而鲜活。然而“一朝桑海换”笔调陡转,“桑海”喻指世事巨变,曾经显赫的家族再难保全子孙,如今只能在“负薪冢上道”(背着柴走在坟前小路)“养鸭水边村”(在水边村落养鸭)中艰难维生。这种从繁华到衰败的落差,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接下来八句“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聚焦诗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六十五”“破角巾”点明诗人已至暮年,却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则体现他对先人的怀念与对亲情的重视。孙家“留我坐”“办汤茶”的热情,以及用“上冢牲”(祭祀用的牲畜)招待孙子的细节,将严肃的祭祖仪式转化为家族相聚的温暖——祭品不再局限于供奉先人,更成为连接代际情感的媒介,传递出平凡生活中的温情。最后八句“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余。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以景语收束,转向对自然与生计的观察。“绕篱黄蝶”“抽篱碧笋”是篱笆边常见的生机:蝴蝶翩跹,笋儿拔节,画面清新明丽;“檐西东”“分檐蜂”则写蜜蜂在屋檐下分区筑巢,忙碌而有序。诗人特意“问蜂窠几许”,得知“四十还有余”后,发出“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的感慨——若这些蜂巢能一直存续,其收益胜过十亩田地的租金。看似平淡的比较,实则暗含对简单、自足生活的满足:不必依赖大片田产,只需蜂巢稳定,便有安稳生计,进一步烘托出平凡生活中的踏实与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韩上桂《得也字戏为解嘲六言二十八韵示汝载》

下一篇:明·张元凯《采菱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