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为篱更栽剌":用竹枝编成篱笆又栽上荆棘,
# 剌:一作刺。
"高门大写畦桑字":高门大院上写着“畦桑”的大字。
"县官要备六事忙":县官为应付六项政务忙得不可开交,
# 六事:原指六卿之事,即军事。古代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书经·夏书·甘誓》载,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伐有扈(古国名)“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汉)孔安国《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县官:此指皇帝。
"村村巷巷催畦桑":村村巷巷都在催促百姓种桑。
"畦桑有增不可减":桑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准备上司来计点":只为迎接上司的核查点验。
"新官下马旧官行":新任官员刚上任,旧官便卸任离去,
# 新官下马旧官行:“新官”二句:查点桑畦数字的上级官员接踵而来,前官未走,后官又至,告示牌上不断更换新官名字。
"牌上却改新官名":牌匾上却只改了新官的名字。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难道看不见古人桑树种在墙根下,
# 树桑:栽桑,种桑。
"五十衣帛无冻者":五十岁能穿帛衣不惧寒冬。
# 五十衣帛:五十岁以上老人有丝帛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汉)赵岐注:五亩之宅,“树桑墙下,古者年五十乃衣帛矣。”
"今日路傍桑满畦":如今路边桑田密布如棋局,
# 傍:通“旁”。
"茅屋苦寒中夜啼":茅屋里的穷人却在寒夜中啼哭。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新乐府诗。揭露了元末明初地方官吏为应付上级考核,强行要求百姓大规模种植桑树,却不顾政策是否贴合民生的现象,表达了对官府只重政绩考核、频繁换任却不顾实效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一是今昔政策对比,古人“树桑在墙下”,以桑养民,“五十衣帛无冻者”,桑树是民生保障;而今“路傍桑满畦”,却只见“茅屋苦寒中夜啼”,桑树沦为官吏政绩工具,利民初衷沦为扰民苛政。二是形式与实际对比,官府“编竹为篱”“大写畦桑字”,营造轰轰烈烈的种桑假象;百姓却在政策重压下饥寒交迫。新官换任仅改牌名的敷衍,与“村村催桑”的急切形成反差,直指官吏只重表面功夫、不顾民生疾苦的本质,在强烈反差中凸显政治腐败与民生悲凉。
3. 分段赏析
前八句:“编竹为篱更栽剌,高门大写畦桑字。”以白描手法勾勒强制种桑的场景,百姓编竹篱、栽荆棘圈定桑田,大门显眼处题写“桑畦”二字。“大写”一词暗讽形式主义,官府只重表面标识,不重实际效用,营造出“轰轰烈烈搞政绩”的虚假氛围,为后文批判埋下伏笔。“县官要备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点明强推桑畦的根源,县官为应付“六事”(古时指军事、祭祀等要务,此处暗指战事所需物资),在乡村四处催逼种桑。“忙”字反讽官吏只顾迎合上级,“村村巷巷催”则凸显政令的苛急与扰民,揭示政策脱离民生的本质。“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写桑畦面积只增不减的荒唐逻辑,并非因民生需要,而是为“上司计点”做表面功夫。“不可减”的强制与“准备”的刻意,暴露官吏将百姓劳役视为政绩筹码的心态,讽刺意味渐浓。“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聚焦官吏更替的敷衍,新官上任、旧官离职,仅更换标识牌上的姓名,对桑畦是否利民毫无实质关注。“却改”二字冷峻刻画官僚体系的虚浮,将“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推向极致,讽刺辛辣直白。后四句:“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引古证今,化用《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典故,描绘古人树桑于屋旁、惠及民生的理想图景,桑树为百姓御寒提供保障,凸显“树桑本为养民”的本质。“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以今昔对比收束,如今路旁桑畦遍布,却换不来百姓温饱,反见“茅屋苦寒”“中夜啼”的凄凉。“满畦”与“苦寒”的强烈反差,将批判指向“为政不为民”的腐败,诗人对苛政的愤慨与对民生的悲悯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音调和谐又有激昂之感,很有音乐的韵律美。同时字里行间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人在体会其节奏的同时,能感受到其中的批判锋芒。
上一篇:明·袁宏道《春江引》
下一篇:明·王弼《胡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