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耕于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
"数息而后一锄":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
# 息:呼吸。
"行者见而哂之":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
# 哂:嘲笑;讥笑。,行者:过路的人。
"曰":说:“
"甚矣":太过分了,
"农之惰也!":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
# 惰:懒惰。
"数息而后一锄":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此田竟月不成":这样耕田整整一个月也耕不完。”
# 竟:满。
"农夫曰":农夫说:“
"予莫知所以耕":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
"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 术:方法。
"行者解衣下田":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
"一息而数锄":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
"一锄尽一身之力":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
"未及移时":没有多长时间,
# 移时:不多时。
"气竭汗雨":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
# 竭:完,尽。
"喘喘焉不能作声":气喘吁吁地说不出话,
# 作:发出。,喘喘焉:气喘吁吁的样子。喘喘:气喘吁吁的样子。焉:…的样子。
"且仆于田":并且倒在了田里。
# 于:这。,仆:倒。
"谓农夫曰":他对农夫说:“
# 谓:对…说。
"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农夫曰":农夫说:“
"非耕难":不是耕田困难,
"乃子之术谬矣":而是你的方法错了!
"人之处事亦然":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
# 然:这样。,亦:也(是)。
"欲速则不达也":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 速:速度,快速。
"行者服而退":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 退:离开。,服:心服口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也是一篇说理文。文章通过农夫从容耕田与行者急躁行事的对比,体现了做事需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强调了耐心与坚持的重要性。
2. 写作手法
对比:文中将农夫“数息而后一锄”与行者“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的耕作方式对比。农夫节奏舒缓却可持续,行者急功近利却迅速气竭仆地,二者行为与结果形成鲜明反差,如“未及移时,气竭汗雨”的狼狈与农夫“数息一锄”的从容对比,凸显“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通过人物动作、状态的对照,强化叙事的讽刺性与主旨的鲜明性。
3. 分段赏析
开篇“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描绘农夫耕田的状态,“数息而后一锄”看似缓慢,却为后文与行者的对比埋下伏笔。行者见此“哂之”,并指责农夫懒惰,认为这样的速度“竟月不成”,展现出行者对耕田的片面认知,其轻视态度与后文的狼狈形成反差。农夫以“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回应,语气平和,既引出下文行者的示范,也暗示其对耕田之道有自己的理解。第二段中,“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描写行者下田后的表现,“一息而数锄”“尽一身之力”凸显其求快的做法,与农夫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则刻画出行者因用力过猛、急于求成而迅速疲惫倒地的状态,生动展现了“欲速则不达”的初步体现。行者“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的感叹,是其亲身体验后的感悟,却仍未明白问题所在。农夫“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的话语,点出核心道理:耕田的难处不在劳作本身,而在方法是否得当,进而引申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急于求成往往达不到目的。最后“行者服而退”,以行者的信服退场,印证了农夫观点的正确性,使故事的寓意更加鲜明,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上一篇:明·道原法师《泊平望》
下一篇:明·吴国伦《碙洲吊古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