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méi
shí
zhèng
xuě
xià

朝代:明作者:徐渭浏览量:3
shuí
xiě
shān
bàn
zhī
zǎo
chūn
chuāng
xià
suǒ
shī
jīn
zhāo
fēng
jǐng
piān
xiāng
shì
xún
xuě
xià
shí

译文

谁在画孤山旁伴鹤的梅枝,早春时节,我在窗下苦苦求诗。今日的风景竟与画中如此相似,原来是我冒雪寻梅的此时此刻。

逐句剖析

"谁写孤山伴鹤枝":谁在画孤山旁伴鹤的梅枝,

"早春窗下索题诗":早春时节,我在窗下苦苦求诗。

"今朝风景偏相似":今日的风景竟与画中如此相似,

"是我寻他雪下时":原来是我冒雪寻梅的此时此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画梅时正雪下》是明代画家、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简练笔墨勾勒出雪中赏梅的生动画面。诗里提到的“孤山伴鹤枝”,巧妙借用北宋隐士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让孤山与仙鹤的意象跨越时空,在画纸上交织出清雅意境,这幅题画诗作后来被收录进清代编纂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六花卉类中,成为明代文人题画诗的代表作品。徐渭的笔触很有巧思:眼前正飘着雪,他对着画中梅花凝视,恍惚间觉得眼前景象与记忆里某个早春清晨重叠,那时也是窗下执笔请人题诗,而此刻才惊觉,原来最相契的时刻,正是自己踏雪寻梅、与画中孤山梅枝静静相对的时候。全诗通过“实景寻梅”与“追忆题诗”的对照,道出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字文长,一字文清,号天池山人,晚号青藤老人,别署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靖年间,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充当幕僚,代笔《进白鹿表》为胡宗宪赢得嘉靖皇帝赏识,又助其擒获海盗徐海。后曾一度发狂,因杀妻而下狱七年。徐渭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其诗文奇纵恣肆,强调独创,反对模拟,深受公安派推崇;又长于行草书法,擅画水墨花竹、山水、人物,淋漓恣肆,有所创造。他还对戏剧颇有研究,撰《南词叙录》,开南戏研究之先风。代表作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文集《徐文长集》《徐文长逸稿》,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渭作《画梅时正雪下》这首诗时(明代中后期),正处在艺术创作的黄金阶段。作为明代大写意画派的代表画家,他诗与画相互交融的创作特点,在这首作品里体现得特别鲜明。诗中“雪下寻梅”的场景,或许是他的亲身经历,也可能是从前人画作里获得的灵感。晚年时(大约1570年前后),徐渭经历了胡宗宪案的变故,诗里那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或许正藏着那时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梅诗。描绘出雪天寻梅的生动画面。诗中巧妙化用北宋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让古今时空自然交织;又将当下踏雪寻梅的实景,与早春窗下求题的回忆相互映衬,于平淡中透出物我交融的创作意趣。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句“孤山伴鹤枝”​​巧用北宋林逋隐居孤山植梅养鹤的典故,原意指林逋隐居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象征隐士高洁避世的生活态度。诗人借这一典故,将梅花与孤山、仙鹤关联,以鹤的孤高暗喻梅花的清逸品格,通过“孤山”这一隐居地的文化意象,暗示梅花远离尘嚣、不媚世俗的精神内核。既点明梅花生长环境的清幽,又赋予其人格化的精神追求,为全诗奠定了高雅脱俗的抒情基调。

3. 分段赏析

“谁写孤山伴鹤枝,早春窗下索题诗”开篇以问句起笔,“谁写孤山伴鹤枝”中的“孤山伴鹤枝”暗用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点出梅花高洁孤傲的意象,一个“谁”字引发读者联想,是谁在画这傲雪凌霜的梅枝?“早春窗下索题诗”则转入现实场景,诗人于早春窗前被邀请题诗,画面由画中梅转到窗下人,自然引出下文对眼前景的感触。“今朝风景偏相似,是我寻他雪下时”这两句与前两句呼应,“今朝风景偏相似”点明此刻窗外雪景与画中意境奇妙重合,“偏相似”三字含惊喜与感慨,原来画中梅雪之景正与眼前所见吻合。“是我寻他雪下时”进一步点破玄机,诗人恍然意识到,自己苦苦寻觅的那份梅雪相映的意境,此刻就在眼前雪落寻梅时,将画境、心境与实景三者集合,平淡中见深情,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陆容《南郊杂韵(六首)》

下一篇:明·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