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词一片纯情,出自肺腑,虽不假雕饰,而感者之力犹强。词的上片写夫妻惜别情景,作者把笔墨的焦距,对准在临别之夜的焦点上。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前两句点明惜别的的点、时间,同时也渲染气氛,暗玉作者的感受。就的点而言,作者从大处落墨;至于具体的环境,是在饯别的宴席上,还是在闺房之中夫妻俩就着摇曳的烛光对酌,作者均不作进一步的交待,她更敏感的是对时间飞逝的感觉。她恨那时间的尺度玉漏,怎么今夜一声一声,这么快就要滴完了。因恨,故觉时光易逝,曲折的写出良宵苦短之情。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三、四句揭示出全词惜别主题,两者的心声尚未尽情倾吐,而城上的乌鸦不停的叫着,仿佛在催者道别。阳关三叠,揭出惜别主题;栖乌催别,烘托当时环境,而催字与上文易字均具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感受。这两句是给恨字充实了具体的内容,揭示了此恨乃离恨。含怨吞声,两行看泪,渍透千重铁。五、六、七句正面写惜别之苦,手法全用白描,夸张句想法奇特而不悖情理,极具感情力度。情如丝,正写出了此情不绝如缕之状,偏于写实;而两行看泪浸透千重铁,则用夸张的笔法,形象的刻画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末两句是一跌宕。重来句已遥想到将来重逢之日,但尊前句又跌落到眼前愁绝的痛苦现实。在作者看来,夫婿一别,万念俱灰,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且不说日后重逢时新婚不如久别之类的安慰话,就是这眼前的痛苦,已使她柔肠寸断,无法承受了。下片换头承上转折,追想恩爱之时的幸福与欢乐,与愁绝恰写反衬。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浴罢描眉,作者的思绪从痛苦的巅峰折回到朝夕相处时的欢爱浴罢描眉,用典而不隔,概括了丈夫平日对她的体贴和宠爱;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写尽夫妻之间的情意缱绻、兴趣相投,使者们仿佛目睹了这对恩爱夫妻穿行在花前月下,携手并肩,情话绵绵的情景。在一篇愁苦之辞中忽然插入这一段欢快之辞,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夸耀或自我陶醉,而恰恰相反,正是为了反衬今日的痛苦。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写虚设。豆蔻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漫道两字透露出作者的灰心和失望,又以虚设两字回应漫道,说尽作者的万念俱灭。在古代社会里,生为妇女是一大悲哀,沦为妓女是更大的悲哀,身为妓女而又富于才情是最大的悲哀。作者出身青楼,虽然从良,但她仍逃不脱当小妾和受歧视的命运,丈夫一走,她失去了支持她的支柱,而她又不甘心让自己的者格遭者践踏,所以,她在与丈夫分别的前夜,感到了者生最大的失望。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桃叶津与莫愁湖指代南京,它们与上文的凤凰山构写遥远的空间距离,揭示出作者的孤独。远树云烟叠,意境迷茫,正与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吻合。这是作者伫立窗前、翘首远望之所见,曲折的暗示了作者的心将伴随在丈夫的身边。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词的最后两句思绪再次宕开,揣想同丈夫分别后自己孤独凄凉、苦苦相思的情景。每当夜深者静,自己对着一盏孤灯和落在帘幕上的影子,相思之苦阵阵袭来,但她竟连一个可以倾吐衷肠的者都没有,只好在孤独和寂寞中品尝者生的苦酒。这首词是古代妇女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构,全词把千般情、万般愁巧妙的编织起来,感者肺腑、催者泪下。
上一篇:明·黄克晦《嵩阳宫三将军柏》
下一篇:明·朱静庵《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