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志移山":愚公立志要移走大山,
"精卫思填海":精卫想着要填平大海。
"山高海茫茫":山很高,海广阔无边,
"心事金石在":心意和志向如金石般坚定。
"松柏冒雪霜":松柏顶着霜雪,
"秀色终不改":秀美的颜色始终不改变。
"春阳熙幽林":春天的阳光照耀幽静山林,
"卓立有光彩":高高直立闪耀着光彩。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1. 分段赏析
“愚公志移山,精卫思填海。山高海茫茫,心事金石在。”开篇诗人运用两个著名的典故,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面对巨大困难时坚定的决心。“山高海茫茫”描述了任务的艰巨性,然而“心事金石在”则强调他们内心信念的坚定,如同金石般不可摧毁,这种坚定为下文对松柏的描写做了铺垫,暗示松柏也具有这种坚毅的品质。“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这几句将描写对象转向松柏。“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描绘松柏在雪霜的侵袭下,依然保持自己的秀丽颜色,体现出松柏不畏严寒的坚韧。“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描绘春天阳光照耀下,松柏在幽静的树林中卓然挺立,充满光彩,进一步强调松柏的坚毅和独特性,诗人借松柏来表达对具有坚毅品质的人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