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shí
lán

朝代:明作者:蒲庵禅师浏览量:3
huā
dàng
西
shuǐ
shēn
shàng
yǒu
lán
dāng
gāo
cén
yín
shí
jiàn
yuán
niǎo
xià
sēng
dìng
wén
zhōng
qìng
yīn
xiāng
qiū
lín
shú
yún
luò
kōng
jiàn
táng
yīn
xián
lái
sǎo
shí
zuò
zhú
jìng
shān
rén
lùn
xīn

译文

西湖里荷花盛开的湖面水很深,湖岸上有寺庙矗立在高高的山岗上。游客吟诗时常常能看见猿猴和鸟儿飞落,僧人入定时听不到钟磬的声音。秋雨过后树林飘香,橘子成熟了,云朵飘落在空旷的山涧,棠梨树投下阴影。闲暇时清扫石头坐在竹林里,安静地与山野之人谈论纯真的心境。

逐句剖析

"荷花荡西湖水深":西湖里荷花盛开的湖面水很深,

"上有兰若当高岑":湖岸上有寺庙矗立在高高的山岗上。

"客吟时见猿鸟下":游客吟诗时常常能看见猿猴和鸟儿飞落,

"僧定不闻钟磬音":僧人入定时听不到钟磬的声音。

"雨香秋林橘子熟":秋雨过后树林飘香,橘子成熟了,

"云落空涧棠梨阴":云朵飘落在空旷的山涧,棠梨树投下阴影。

"闲来扫石坐竹里":闲暇时清扫石头坐在竹林里,

"静与山人论素心":安静地与山野之人谈论纯真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石湖兰若(其一)》是明代蒲庵禅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石湖畔寺庙及周边环境的所见所感。诗中展现了西湖荷花荡的深邃、寺庙在高岗上的静谧、猿鸟的活动、僧人的禅定,以及秋林橘子成熟、云落山涧棠梨成荫的秋景。最后诗人闲坐竹林与山人谈论素心,体现了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宁静、纯真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初文人游历石湖的文化热潮之时。来复身为诗僧,其作品兼具文学审美与宗教感悟的双重特质。诗中“石湖兰若”一词,所指的是当时苏州城郊的佛教寺院。结合从六朝到元代逐步积淀的石湖诗词传统来看,此作延续了江南地域文学里“佛寺题咏”这一创作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荷花荡西湖水深,上有兰若当高岑”,开篇描绘石湖的整体环境,荷花在湖面荡漾,湖水幽深,而兰若高高坐落于山上,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寺庙静立的画面,点明游览地点,奠定清幽的基调。颔联:“客吟时见猿鸟下,僧定不闻钟磬音”,通过诗人吟诗时猿鸟落下的动态场景,与僧人入定不受钟磬干扰的静态场景相对比,生动展现出寺庙环境既充满自然生机又宁静祥和,体现出浓厚的禅意氛围。颈联:“雨香秋林橘子熟,云落空涧棠梨阴”,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绘秋天的景色。秋雨滋润秋林,带来香气,橘子成熟;云朵飘过空涧,棠梨枝叶成荫,细腻地展现出石湖秋景的美好与宁静。尾联:“闲来扫石坐竹里,静与山人论素心”,由写景转为写人,诗人闲暇时清扫石上灰尘,坐在竹林中,与山人谈论本心,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享受以及对精神交流的追求,进一步深化对宁静禅意生活向往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郑善夫《对月怀闽中诸友》

下一篇:明·袁凯《赋许思敬真率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