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lóu
yǒng
xuě
yuè
kǒu
zhàn

朝代:明作者:林玉衡浏览量:3
méi
huā
xuě
yuè
běn
sān
qīng
xuě
bái
méi
xiāng
yuè
gèng
míng
bàn
dēng
lóu
shàng
wàng
zhī
chù
shì
yáo
jīng

译文

梅花、雪、月本来就都很清逸,雪洁白、梅花飘香,月亮显得更加明亮。半夜忽然登上楼向远处眺望,不知道哪里才是仙境瑶京。

逐句剖析

"梅花雪月本三清":梅花、雪、月本来就都很清逸,

"雪白梅香月更明":雪洁白、梅花飘香,月亮显得更加明亮。

"夜半忽登楼上望":半夜忽然登上楼向远处眺望,

"不知何处是瑶京":不知道哪里才是仙境瑶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楼咏雪月口占》是明代诗人林玉衡七岁时创作的七言绝句,是小楼初成之际适逢雪月夜即兴而作。诗以观景抒怀为旨,聚焦梅花、雪、月三者的清逸交融———雪色皎白、梅香幽远、月光澄澈,三者相映成趣,勾勒出夜半登楼所见的清幽之境。全诗结构精巧,语言凝练,创作时即获长辈盛赞,后被收录于《平水韵》八庚韵部,以雪、月、梅为意象的清幽意境,是体现明代诗文意境美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林玉衡七岁时,家中新筑的小楼刚刚落成,恰逢一场雪夜悄然而至。长辈见此景,以“小楼雪月”为题命她吟咏。年仅七岁的她略作凝思,便出口成章,写下《小楼咏雪月口占》。诗中以梅花、雪、月三种清雅意象的交融为引,铺陈夜半登楼远跳时的所见所感———雪色映梅枝,月辉漫塞梅,三者在夜色中交织出空灵之境。这份超越年龄的诗才,旋即被当地文人群传诵,众人皆赞其早慧,小小年纪便能以诗心捕捉自然之妙,足见天资与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月夜雪景的七言绝句。借梅花、雪、月三种纯净美好的景象,营造出了清新雅致的氛围,诗人夜半登楼眺望,在雪月梅交织的美景中,产生不知何处是瑶京的空灵之感,表达了对雪月梅花之景的喜爱与沉醉。

2. 分段赏析

首句“梅花雪月本三清”,单刀直入地点明主题。“三清”,在古人的想象里,乃是最为高洁的仙境,那里纤尘不染,毫无纷扰与浊气。此句以“三清”来凝练概括梅花、雪、月三者共有的纯净特质。梅花,于凛冽寒冬中独自绽放,花瓣素洁如雪,香气清幽冽人,不与百花在春日争艳,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雪,纷纷扬扬飘落,悄无声息间将天地尽染为素白,纯粹得没有丝毫杂质;月亮,高悬于深邃夜空,清冷的清辉遍洒大地,明亮却并不刺眼。这三种事物,各自都蕴含着纯净、安宁的独特气质。次句“雪白梅香月更明”,则更进一步细腻地刻画了三者交融的美妙景象。雪的洁白与梅的素白相互叠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调配的色调,相得益彰。雪的冷冽,反衬出梅香的清幽与凛冽,使其香气愈发沁人心脾。而月亮,本就散发着明亮的光辉,当雪面如镜般反射月光时,宛如给月光再添了几分澄澈,仿佛那月光被擦拭得更加纯净明亮。这梅花、雪、月,虽各自独立存在,却又在不经意间彼此映衬、彼此成就,共同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清雅的画面。置身于这样的景致之中,仿佛心灵也受到了洗礼,令人的心绪不由自主地趋于平和宁静。诗的后半段,笔锋一转,由静态的描写转为动态的叙述。“夜半忽登楼上望”,此句描绘出诗人因眼前这清绝之景而触动心弦,在万籁俱寂的半夜,竟不由自主地忽然登上高楼,极目远眺。一个“忽”字,意蕴深远,既体现出诗人沉浸于美景之中,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如痴如醉;同时,也暗藏着诗人内心对这方纯净之景的深深期待,渴望能更近距离、更清晰地领略其全貌,感受其神韵。末句“不知何处是瑶京”,巧妙地收束全诗。一个“不知”,传递出诗人内心微妙而复杂的心绪。在传说中,“瑶京”是神仙居住的仙境,象征着超凡脱俗、纯净美好的理想之地。然而此刻,在诗人眼中,眼前真实存在的梅花、雪、月所构成的美景,却仿佛将那虚无缥缈的“瑶京”比了下去。这人间之景,纯净高洁得如同想象中的仙境一般。由此,诗人不禁心生感慨:既然人间已然有这般令人陶醉的高洁之景,又何必再去刻意追寻那遥不可及、虚无缥缈的仙境呢?此句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其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深深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明无名氏《痴颐子绝句》

下一篇:明·冯琦《七夕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