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èr

朝代:明作者:浦源浏览量:3
cháng
ān
nián
shào
lín
láng
shè
wéi
néng
shì
huáng
gōng
yǐng
zuì
kāi
yuè
mǎn
dāo
tóu
xīn
mǎi
bǎi
jīn
zhuāng
tīng
xiǎo
shū
xīng
bái
zǒu
chūn
jiāo
liǔ
huáng
yīng
mén
guān
wài
qǐng
yīng
xiān
zuǒ
xián
wáng

译文

在长安城中有一位年轻的羽林军将士,骑马射箭是他唯一能够用来侍奉皇帝的技能。喝醉后拉开弓,弓影如同圆满的孤月,他刚刚花费百金购买了一把锋利的刀。听着鸡鸣登上拂晓的楼阁,稀疏星辰泛着白光,骑马奔驰在春天的郊外,细柳初萌嫩芽黄。他应该十分向往前往玉门关外的广阔天地,他希望能够主动请求出征,率先去生擒匈奴的左贤王。

逐句剖析

"长安年少羽林郎":在长安城中有一位年轻的羽林军将士,

"骑射惟能事武皇":骑马射箭是他唯一能够用来侍奉皇帝的技能。

"弓影醉开孤月满":喝醉后拉开弓,弓影如同圆满的孤月,

"刀头新买百金装":他刚刚花费百金购买了一把锋利的刀。

"听鸡晓阁疏星白":听着鸡鸣登上拂晓的楼阁,稀疏星辰泛着白光,

"走马春郊细柳黄":骑马奔驰在春天的郊外,细柳初萌嫩芽黄。

"应慕玉门关外去":他应该十分向往前往玉门关外的广阔天地,

"请缨先系左贤王":他希望能够主动请求出征,率先去生擒匈奴的左贤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袁二》是明代浦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一位少年羽林郎的形象,展现了其英武豪迈的精神风貌。诗歌前两句直接点明主人公身份,突出其骑射才能和报效朝廷的志向;中间四句通过“弓影”“刀头”“疏星”“细柳”等意象,生动刻画了少年勤练武艺、春日出巡的场景,语言凝练而画面感强;末两句以“玉门关”“左贤王”呼应边塞主题,表达少年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全诗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结合,既赞美了少年的勇武英姿,又暗含对戍边将士爱国精神的颂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长安年少羽林郎,骑射惟能事武皇”开门见山,道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驻守长安的年轻羽林军战士,凭借精湛的骑射本领效力于君王。“年少”二字凸显其青春英姿,“羽林郎”的称谓更显英武不凡,而“惟能事武皇”则着重刻画了他专心侍奉皇帝、忠心耿耿的形象,为整首诗营造出雄浑豪迈的氛围。颔联“弓影醉开孤月满,刀头新买百金装”通过生动的细节,勾勒出少年将士的日常生活场景。“弓影醉开”以富有动感的画面,展现了他酒后习射的潇洒不羁;“孤月满”则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烘托出人物的高洁品格。“刀头新买百金装”从装备的奢华侧面反映出其显赫的身份,语言精练却画面感十足。颈联“听鸡晓阁疏星白,走马春郊细柳黄”将场景转向清晨与春日的郊野。“听鸡”“走马”两个动作串联起不同时段的景象,“疏星白”与“细柳黄”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又暗含着春天的生机盎然,生动展现了少年将士勤于习武、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尾联“应慕玉门关外去,请缨先系左贤王”直抒胸臆,抒发了少年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玉门关外”指向遥远的边疆战场,“请缨”“系左贤王”巧妙化用汉代终军请缨出使、霍去病大败匈奴的典故,突显了他渴望建功边疆、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刘基《次韵和林彦文刘山驿作诗》

下一篇:明·王廷陈《岁暮杂兴(十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