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ó

朝代:明作者:孙蕡浏览量:3
bǎi
fēng
luán
liè
hǎi
fēi
yún
jué
dǐng
chǎng
xuán
dān
shā
shí
guāng
yàn
cuì
zhōng
tiān
bàn
yǒu
guàn
sōng
zhū
jiē
zhù
shān
zhōng
zhú
jìn
chéng
tiě
qiáo
guī
xún
qīng
shǎng
làn
zuì
xiān
rén
bái

译文

四百座险峻山峰如大海中的画卷般铺展,直上云霄的山顶仿佛敞开着神仙的居所。道观中炼丹的朱砂在炉火中幻化出五彩光芒,如火焰跃动,山间紫雾与青翠交织,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道观的松树上栖息着仙鹤,暗喻此处乃超凡脱俗之地,山中竹叶的纹理仿佛天然形成的道教符箓。走过铁索桥离去,只为追寻一份清幽的景致,仙人在白玉壶中痛饮美酒,逍遥自在,超然物外。

逐句剖析

"四百峰峦列海图":四百座险峻山峰如大海中的画卷般铺展,

"飞云绝顶敞玄都":直上云霄的山顶仿佛敞开着神仙的居所。

"丹砂五色时光焰":道观中炼丹的朱砂在炉火中幻化出五彩光芒,如火焰跃动,

"紫翠中天半有无":山间紫雾与青翠交织,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观里松株皆住鹤":道观的松树上栖息着仙鹤,暗喻此处乃超凡脱俗之地,

"山中竹叶尽成符":山中竹叶的纹理仿佛天然形成的道教符箓。

"铁桥归去寻清赏":走过铁索桥离去,只为追寻一份清幽的景致,

"烂醉仙人白玉壶":仙人在白玉壶中痛饮美酒,逍遥自在,超然物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罗浮》是明代诗人孙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诗人以宏大的视角描绘罗浮山四百峰峦如列于海图,飞云之上的绝顶处有一座玄都观,展现出罗浮山的磅礴气势与神秘氛围。颔联细腻刻画罗浮山丹砂闪耀着五色光焰,山上紫翠之色在天空中若有若无,生动呈现出罗浮山景色的奇幻瑰丽。颈联进一步渲染罗浮山的仙家氛围,观中的松树都栖息着仙鹤,山中竹叶仿佛都能化作符箓,增添了神秘色彩。尾联诗人想象自己从铁桥归来后,要在罗浮山尽情赏景,甚至要像仙人一样畅饮美酒,沉醉其中,表达出对罗浮山的深深喜爱与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四百峰峦列海图,飞云绝顶敞玄都”两句描绘罗浮山全景。“四百峰峦”以夸张之笔极言峰峦之多,展现出罗浮山群峰连绵、气势磅礴的景象,仿佛是一幅壮丽的山海画卷铺展开来;“飞云绝顶”点明了高耸入云的地势,“敞玄都”则赋予罗浮山绝顶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感,仿佛是通往神仙居所的玄都,为整首诗奠定了奇幻瑰丽的基调。颔联“丹砂五色时光焰,紫翠中天半有无”两句着重刻画罗浮山的奇幻色彩。“丹砂五色”描绘出山中丹砂闪烁着五彩光芒,熠熠生辉,“光焰”一词更增添了动态感,使丹砂仿佛在燃烧,散发出迷人魅力;“紫翠中天半有无”则描写罗浮山在天空映衬下,山色紫翠交融,若隐若现,展现出一种缥缈空灵的意境,虚实相生,将罗浮山的秀丽与神秘完美融合。颈联“观里松株皆住鹤,山中竹叶尽成符”两句聚焦罗浮山的人文与奇幻景观。“观里松株皆住鹤”描绘出道观中松树成林,仙鹤栖息的清幽祥和之景,既体现了道观的宁静与仙气,也暗示了罗浮山作为道教圣地的独特氛围;“山中竹叶尽成符”以夸张和想象之语,赋予山中竹叶神秘的符箓色彩,增添了罗浮山的神秘莫测之感,展现出这里充满神奇的气息。尾联“铁桥归去寻清赏,烂醉仙人白玉壶”两句抒发诗人情感。“铁桥归去”描绘诗人欲归去铁桥寻觅清幽美景的情景,“寻清赏”直接表明诗人对罗浮山美景的欣赏与追求;“烂醉仙人白玉壶”则以浪漫的想象,表达出诗人愿沉醉于这如仙境般的罗浮山,与仙人共饮于白玉壶中的洒脱与惬意,将诗人对罗浮山的喜爱之情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在豪放与浪漫的氛围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施渐《久雨斋中志静》

下一篇:明·吴世忠《春江花月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