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朝代:明作者:石沆浏览量:3
jiāng
cūn
dào
shì
qiáo
píng
shuǐ
fǎng
仿
kōng
zhōng
lóu
fēn
míng
jìng
xiàn
shān
dāng
yán
duì
xián
rén
jiǔ
xián
yín
míng
yuè
ruò
jiào
péi
jìn
zhǐ
pàn
qīng
shī
湿
suō

译文

江边上的村庄在这个中秋夜晚有着怎样的意境呢,要说的话,就是那江上的桥显得平平坦坦,江水也平静没有波浪。江边的楼阁在月色下隐隐约约,好像是倚靠着悬浮在空中一样,而那平静的江面宛如明镜,清晰地倒映着远处的山河景色。在这中秋的筵席上,我独自面对着这醇香的美酒,心情畅快得意,悠闲地吟诵着那孩童般天真的歌谣。如果这皎洁的明月能够陪伴我度过这整个夜晚,我甘愿让那清冷的露水打湿我身上的蓑衣。

逐句剖析

"江村此夕意如何":江边上的村庄在这个中秋夜晚有着怎样的意境呢,

# 如何:怎么;怎么样。

"道是桥平水不波":要说的话,就是那江上的桥显得平平坦坦,江水也平静没有波浪。

"仿佛空中倚楼阁":江边的楼阁在月色下隐隐约约,好像是倚靠着悬浮在空中一样,

"分明镜里现山河":而那平静的江面宛如明镜,清晰地倒映着远处的山河景色。

"当筵自对贤人酒":在这中秋的筵席上,我独自面对着这醇香的美酒,

"得意闲吟孺子歌":心情畅快得意,悠闲地吟诵着那孩童般天真的歌谣。

"明月若教陪尽夜":如果这皎洁的明月能够陪伴我度过这整个夜晚,

"只拚清露湿渔蓑":我甘愿让那清冷的露水打湿我身上的蓑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是明代诗人石沆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以设问起笔,描绘江村中秋夜桥平水静之景;继而运用比喻,展现月光下如空中楼阁、镜里山河般奇幻画面;后两联写诗人当筵饮酒、闲吟放歌,愿与明月共度良宵。全诗自然质朴地勾勒出江村中秋夜景与闲适生活,充满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江村此夕意如何,道是桥平水不波。”诗人开篇以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江村的这个夜晚是怎样的意境呢?接着回答说,江上的桥显得平平坦坦,江水也平静无波,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颔联:“仿佛空中倚楼阁,分明镜里现山河。”此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下的江村景色描绘得如梦如幻。江边的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悬浮在空中,江水如镜,清晰地倒映出山河的影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中秋夜江村景色的奇幻与美丽。颈联:“当筵自对贤人酒,得意闲吟孺子歌。”这一联转向写诗人自己的活动。诗人在筵席上独自面对美酒,悠然自得地闲吟着诗歌,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享受和满足。尾联:“明月若教陪尽夜,只拚清露湿渔蓑。”诗人表示如果明月能陪伴自己整个夜晚,自己甘愿让清露打湿渔蓑。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中秋夜美好景色的留恋,愿意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氛围中,哪怕被露水打湿也在所不惜,将诗人的闲适之情推向了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吴宽《杏》

下一篇:明·张掞《乐圃林馆(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