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liú
guī
xiǎng
lán
zhōu

朝代:明作者:汤显祖浏览量:3
liú
shēng
西
xiào
chū
lán
zhōu
xiǎng
dào
fēng
yáo
zhòu
yóu
yàn
shì
lián
yún
qīn
yuè
yǐng
chán
shēng
shù
jiàn
liú
lóng
mén
fàn
xuě
shuí
yāo
shǎng
shěng
yín
qiū
liú
shēng
zhǎng
qiāng
zhōng
guàn
héng
luò
méi
shū
liǔ
guān
chóu

译文

刘生面带笑容向西走出兰州城,在运送军粮的道路上坐着驿站的马车,这就如同白天在游玩一般。大雁排着阵势与连云相接,仿佛要侵入山岳的影子,隔着树木传来蝉鸣声,望见那流淌的河流。龙门飞雪的美景,谁与我相邀共赏,我独自留在这官署中,吟咏着秋天的景色。你自幼生长在羌族聚居的地方,早已习惯了这横笛声,即便是听到《落梅花》的曲调,看到稀疏的柳树,又怎会引发心中的忧愁呢。

逐句剖析

"刘生西笑出兰州":刘生面带笑容向西走出兰州城,

"饷道封轺即昼游":在运送军粮的道路上坐着驿站的马车,这就如同白天在游玩一般。

"雁势连云侵岳影":大雁排着阵势与连云相接,仿佛要侵入山岳的影子,

"蝉声隔树见河流":隔着树木传来蝉鸣声,望见那流淌的河流。

"龙门泛雪谁邀赏":龙门飞雪的美景,谁与我相邀共赏,

"骑省吟秋我独留":我独自留在这官署中,吟咏着秋天的景色。

"生长羌中惯横笛":你自幼生长在羌族聚居的地方,早已习惯了这横笛声,

"落梅疏柳讵关愁":即便是听到《落梅花》的曲调,看到稀疏的柳树,又怎会引发心中的忧愁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刘子极归饷兰州》是明代诗人汤显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刘子极返回兰州的情景,通过对兰州景色的描写,展现边塞的壮阔风光。首联“西笑”化用典故,暗藏刘生出行的期待欣喜,“饷道封轺”尽显旅途闲适;颔联“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动静交织,勾勒出西北雄浑壮阔又不失幽静的风光;颈联“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笔锋一转,借雪景无人共赏,抒发诗人留守官署的孤寂,与刘生欢快行程形成反差;尾联以刘生惯听横笛作喻,暗示诗人自我排遣孤独的豁达。全诗巧用典故,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尽显诗人复杂心绪与西北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戏曲作家、诗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曾拒绝首辅张居正延揽,万历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后因弹劾申时行、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仕。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曾跟从罗汝芳读书,受李贽思想影响,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在思想上,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在戏曲创作上,他主张“言情”,反对拘泥于格律。其作品颂扬人性真情,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政治有所暴露和抨击。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模拟其文辞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有传奇作品《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种,诗文作品《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今人辑有《汤显祖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点明友人刘生的行程,他要西行出兰州。“西笑”一词,化用了桓谭《新论》中“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的典故,暗示刘生对此次出行充满期待和欣喜。“饷道封轺即昼游”,写刘生沿着运送粮饷的道路,乘坐着封闭的使者车辆,如同在白天游玩一般,表现出刘生旅途的闲适与惬意。颔联“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此联写景极为精彩。诗人描绘了大雁排列成阵,与云彩相连,仿佛侵入了山岳的影子之中,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同时,隔着树木传来蝉鸣声,透过树林的缝隙可以看见流淌的河流,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也凸显出西北景色的壮美与幽静。颈联“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想到在龙门那里雪花飘飞的美景,却无人邀请自己一同欣赏,而自己只能在这官署中独自吟咏秋天的景色,与前面刘生的欢快出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尾联“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诗人说刘生自幼生长在羌族聚居的地方,早已习惯横笛之声,听到《落梅花》的曲调,看到稀疏的柳树,也不会引发心中的忧愁。这里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现出诗人虽然独留,但也能坦然面对,自我排遣孤独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掞《村居杂赋(四首)》

下一篇:明·李东阳《答奚元启次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