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朝代:唐作者:杨志坚浏览量:2
píng
shēng
zhì
zài
qín
shī
tóu
shàng
jīn
yǒu
èr
shàng
zhī
àn
shān
xìn
chū
shēn
chí
jīng
chāi
rèn
liāo
xīn
bìn
míng
jìng
cóng
bié
huà
méi
jīn
biàn
便
tóng
xíng
xiāng
féng
shì
xià
shān
shí

译文

我一生志向和事业都在于弹琴和作诗,如今头上已经有了白发。渔父尚且知道溪谷的黑暗,山妻却不信我的功名迟迟才能熬出头。她用荆条制作的鬓钗撩拨着鬓角,对着明镜化妆描眉。今天我们就成了互不相识的过路人了,再次相逢就如同一起下山的时候。

逐句剖析

"平生志业在琴诗":我一生志向和事业都在于弹琴和作诗,

"头上如今有二丝":如今头上已经有了白发。

"渔父尚知溪谷暗":渔父尚且知道溪谷的黑暗,

"山妻不信出身迟":山妻却不信我的功名迟迟才能熬出头。

# 山妻:隐士之妻。

"荆钗任意撩新鬓":她用荆条制作的鬓钗撩拨着鬓角,

"明镜从他别画眉":对着明镜化妆描眉。

"今日便同行路客":今天我们就成了互不相识的过路人了,

"相逢即是下山时":再次相逢就如同一起下山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妻》是唐代诗人杨志坚所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第一百五十八卷。此诗创作于大历年间,背后有着一段特殊的背景:因家境贫寒,杨志坚遭到妻子王氏索要休书,州官颜真卿曾依据这一案件,判决王氏杖刑二十。全诗共八句,既展现了诗人潜心治学的志向,也记录了这场婚姻变故。前两联中,诗人以“琴诗”表明心志,用“二丝”感叹岁月流逝,还通过渔父懂得溪谷之利、山妻却质疑功名来得迟缓的对比,凸显了夫妻二人认知上的分歧。后两联则聚焦细节,“荆钗撩新鬓”“明镜别画眉”的刻画细腻入微,最终以“行路客”与“下山时”的意象,勾勒出夫妻情感已然疏离的现实图景。诗中“相逢即是下山时”一句,既暗藏别离的定数,也隐约折射出唐代婚姻观念中存在的现实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首联表明自己一生致力于琴诗,如今已双鬓斑白。颔联以渔父尚知溪谷昏暗,对比妻子不理解自己出身迟。颈联写妻子随意梳妆,暗示其心意已决,诗人只能听之任之。尾联点明从此与妻子如同路人,表达出对妻子离去深深的无奈与伤感。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荆钗撩新鬓”描绘了妻子用荆钗拨弄新长出的鬓发的动作,“荆钗”暗示了妻子的朴素,而“撩新鬓”则表现出妻子在离别之际的一种不经意的动作;“明镜别画眉”描写了妻子在明镜前画眉的场景,“明镜”象征着过去的生活和情感,“别画眉”则表明妻子即将开始新的生活,这一细节深刻地反映出妻子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即将离开诗人,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3. 分段赏析

首联:“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诗人开篇表明自己一生的志向在于琴诗,如今头上已生出白发,既体现了自己对志向的执着,也流露出岁月流逝而志向未酬的感慨,为下文妻子的离去埋下伏笔。颔联:“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运用对比,以渔父对溪谷环境的熟悉,来反衬妻子对自己追求志向、出身较迟的不理解,突出诗人与妻子在观念上的分歧,也表达出诗人对妻子不理解自己的无奈。颈联:“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通过描写妻子随意用荆钗梳理新鬓,对着明镜另行画眉的情景,暗示妻子心意已决,准备离去,而诗人对此只能无奈接受,进一步渲染了伤感的氛围。尾联:“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直接点明从今往后与妻子如同路人,即便相逢也如同下山后再无关联,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伤感推向极致,表达出这段婚姻关系结束的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山甫《曲江二首》

下一篇:唐·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