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朝代:明作者:止庵法师浏览量:3
shí
míng
zhāo
shì
xiāo
mián
bēi
pán
fēn
jié
huǒ
zhào
cūn
tián
chūn
lái
chù
méi
huā
zài
qián
rán
tiān
bái
wèi
liú
nián

译文

明天就年满五十岁了,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杯盘摆放有序,火炬照亮了广袤的村田。春天的气息从何处而来,原来眼前绽放的梅花已带来春的讯息。白发自然而然地悄然增添,又怎能仅仅说是因为惋惜流逝的岁月呢?

逐句剖析

"五十明朝是":明天就年满五十岁了,

"兹宵不得眠":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杯盘分节序":杯盘摆放有序,

"火炬照村田":火炬照亮了广袤的村田。

# 村田:农田。唐卢照邻《初夏日幽庄》诗:“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唐白居易《咏怀》:“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宋范成大《次韵子永雪后见赠》:“想得村田来岁好,瓦盆嘉酿灌愁城。”,火炬:火把。《晋书·王浚传》:“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炮声大震,火炬尽爇。”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当中的一天晚上要举行火炬游行,临后一天白天要举行大示威游行。”

"春色来何处":春天的气息从何处而来,

#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脩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脩者,何处得来?’”茅盾《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梅花在目前":原来眼前绽放的梅花已带来春的讯息。

# 在目:在眼前;在视线之中。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出无时,飞电常在目。”《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只见前堂东轩与那聚赌的小阁,宛然那夜光景在目,却无一个人影。”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况复掩自利之恶名,以福群之令誉,捷径在目,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

"自然添白发":白发自然而然地悄然增添,

# 白发:告发;揭露。《新唐书·元载传》:“华原令顾繇上封白发其私,帝方倚以当国,乃斥繇,除名为民。”《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贬贺州刺史,再贬澄迈令,遂赐死。”宋洪迈《夷坚乙志·毕令女》:“事既彰露,不可复续,而白发其事,皆出仲女,所谓坏其法者岂此邪?” 白头发。亦指老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白发,衰年之象,体尊性弱,难理易乱。”唐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宋范仲淹《祭知环州种染院文》:“青春多难兮,白发始遇。”明唐寅《漫兴》诗之一:“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发长。”杨笑影《赤子之心》:“他想念母亲,甚至看到了她粗糙的双手和鬓边的白发,她慈爱的笑容和温存的眼睛。”

"岂为惜流年":又怎能仅仅说是因为惋惜流逝的岁月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夕》是元末明初诗人德祥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围绕除夕这一特殊时刻,以即将迈入五十岁的诗人视角,展现了岁末心境。首联道出对人生新阶段的复杂情绪;颔联“杯盘分节序,火炬照村田”描绘除夕习俗,杯盘罗列、火炬映野,充满节日氛围;颈联“春色来何处,梅花在目前”借梅花喻春,暗含对新春的期待;尾联“自然添白发,岂为惜流年”以豁达之语,表达对岁月流逝的坦然态度。全诗、将节日景象与人生感悟相融合,语言质朴自然,在简洁的诗句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思考,体现出诗人超脱的心境与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五十明朝是,兹宵不得眠”,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岁月的警钟。诗人即将迎来五十岁,在这新旧交替的夜晚,内心的波澜难以平复,失眠背后是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索。颔联“杯盘分节序,火炬照村田”,将镜头从诗人内心转向外部世界。杯盘的有序摆放,是对节日的郑重迎接;火炬照亮村田,既渲染出节日的热闹,也让乡村的夜晚充满温情与希望。颈联“春色来何处,梅花在目前”,巧妙设问,以眼前绽放的梅花作答,梅花是春的使者,这一问一答间,传递出诗人对春天、对新生的渴望与向往。尾联“自然添白发,岂为惜流年”,则是全诗的升华,诗人没有陷入对时光流逝的悲伤,而是以一种从容、豁达的姿态,接纳岁月带来的变化,展现出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通透与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方孝孺《勉学诗(八首)》

下一篇:明·李东阳《重经西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