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橹年来战血干":多年来,谯楼和城橹上的战血已经干涸,
# 谯橹:设于道上的门楼,供守望之用。
"烟花犹自半凋残":可是烟花依旧半是凋零残败。
# 烟花:本意为雾霭中的花,此处泛指春景。
"五州山近朝云乱":五州山近旁,早晨的云彩纷乱,
# 五州山:京口附近山峰名,具体地址待考。
"万岁楼空夜月寒":万岁楼空荡荡的,夜晚的月亮透着寒意。
# 万岁楼:京口古楼阁名,具体情况待考。
"江水无潮通铁瓮":江水没有潮水,流向铁瓮城,
# 铁瓮:铁瓮城,指江苏省镇江市子城。相传为东吴大帝孙权所建,其坚无比,故称铁瓮。或说镇江子城深狭,其状如瓮,故名。
"野田有路到金坛":田野间有道路通向金坛。
# 金坛:县名,即今江苏省金坛县。本汉曲阿之金山乡,隋于此置金山府,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县,以东阳郡别有金山县,故改名金坛,取县界句曲山金坛之陵为名。明清皆属镇江府。
"萧梁事业今何在":萧梁的帝业如今在哪里,
# 萧梁:指南北朝时南朝之梁王朝,为梁武帝萧衍所创。
"北固青青客倦看":北固山依旧青青,而客居之人却已疲倦地看着这一切。
# 北固:指北固山。见法平《北固山》之说明。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七言律诗。诗歌通过描写京口的古迹和眼前的萧条景象,如谯橹、万岁楼、铁瓮城等,以及对江潮、野田、北固山等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萧梁事业消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 分段赏析
“谯橹年来战血乾,烟花犹自半凋残”两句描绘了京口的战后景象。“谯橹”指的是城上用以瞭望、防御的高楼,诗人说这些高楼经历多年战火,上面的战血都已干涸,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烟花”本是美丽的景色,但这里的“烟花”却是“半凋残”的,说明虽然战争已经过去,可这座城市依旧没有恢复往日的繁华,处处透着衰败与凄凉,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两句是写景的句子。“五州山”近在眼前,早上的云彩看起来十分杂乱,“乱”字既写出了云的形态,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烦乱思绪。“万岁楼”如今空荡荡的,在寒夜的月光照耀下,更显得冷清孤寂。“空”和“寒”两个字,将楼的荒芜和夜晚的凄清生动地展现出来,借景抒情,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历史变迁后留下的落寞。“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两句继续描写眼前的景象。江水不再有往日的潮涌,静静地流向“铁瓮”城,这里的“无潮”给人一种停滞、沉寂的感觉。田野间有小路延伸到“金坛”,“野田”“小路”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荒僻。这两句诗通过对江水、田野等景象的刻画,进一步渲染了京口的萧条冷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两句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萧梁事业”曾经辉煌一时,可如今又在哪里呢?诗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感叹历史上的繁华兴盛都如过眼云烟,终究会消逝不见。“北固”山依旧一片青葱,可作为过客的诗人却已经疲倦地看着这一切。“倦看”二字,既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无奈与厌倦,也流露出他漂泊在外的疲惫之感,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道衍的诗作中,抒情怀古题材占比较大。这些作品往往情感沉郁,格调悲壮,虽文字简洁,却内涵丰富,充满幽远意趣。这首《京口览古》回顾魏晋之后、隋唐之前南朝的历史,整首诗呈现出深沉雄浑的风格。京口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子熙《登京口古台夜望》中有相关说明,而《京口览古》也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道衍抒情怀古作品中的突出篇章。
上一篇:明·吴鼎芳《竹枝词四首其一》
下一篇:明·刘黄裳《摴蒱歌(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