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人家竹树中":水边的人家掩映在竹林与树木间,
"只因孤屿水船通":只因这座孤岛有小船与外界连通。
# 屿:小岛。
"当门细荇牵微浪":门前的细嫩荇菜随微波轻轻摇曳,
# 荇:荇菜,漂浮水上。
"绕屋藤花落软风":藤蔓上的花朵在柔风中飘落。
明代绘画大师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时从学于陈孟贤,博览群书,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终身未仕。沈周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大家”。其绘画成就颇高,擅长画山水。四十岁前多画小幅,作细笔,谨密中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后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中锋为长、沉着浑厚风貌,人称“粗沈”。还兼工花卉、鸟兽、人物。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传世画作有《庐山高图》《仿董巨山水图》《沧州趣图》等。著有《石田集》《石田杂记》《江南春词》等。
1. 分段赏析
“临水人家竹树中”点明画中主体“人家”的位置与环境;以“临水”“竹树”勾勒出隐居环境的清幽,既写出居所依水而建的灵秀,又暗含“水是眼波横”的江南韵致,竹与水的意象叠加,暗示主人高洁的志趣。“竹树中”则以竹林、树木的浓密绿意作背景,将人家掩映其中,营造出“曲径通幽”的静谧感,未直接写“静”,却已通过“遮蔽”的意象传递出安宁氛围。“只因孤屿水船通”补充画面的“动态”逻辑。“孤屿”本是水面上的独立存在,却因它的存在,原本可能阻隔的水路得以贯通——船只可绕岛而行,或泊于岛边。“只因”二字巧妙串联起“孤屿”与“水船”的关系,看似解释“通”的原因,实则以小见大,让静态的画面有了“活”的线索,暗合“题画”需解读画中意趣的特点。“当门细荇牵微浪”聚焦“人家”门前的细节。荇菜是水中常见植物,“细荇”突出其纤弱;“牵微浪”则以拟人手法,写荇菜随波轻摇的姿态——不是“吹”浪,而是“牵”浪,仿佛荇菜与波浪相互牵引,动作轻盈如稚子戏耍,将水面微波的动态写得生动可爱,画面立刻从“远观”转向“近察”,细腻处见功力。“绕屋藤花落软风”转向“人家”周围的藤蔓与风。“绕屋”写藤蔓的生长状态,盘绕房屋,如篱笆、如帷幕,自带“绿满窗前草不除”的闲适;“落软风”则写藤花被风轻拂飘落的瞬间:风是“软”的,花是“落”的,二者结合,既有“风软花自落”的温柔,又有“花影落阶尘不动”的静美。藤花、软风、人家三者交融,将画面的温馨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明·方孝孺《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下一篇:明·荪谷《晓行板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