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
shān
gōng
fáng

朝代:明作者:蔡汝楠浏览量:3
chán
chéng
shàng
shān
guāng
jìng
zhōng
shū
zhōng
yáo
luò
dài
qiū
chóng
fēng
zhú
chuāng
yìng
xiāng
bié
yuàn
tōng
yún
zhuó
duì
xiū
gōng

译文

禅榻静置于澄澈的湖水之上,山间的光影倒映在湖中,如明镜般清晰。稀疏的钟声里,落叶随风轻轻摇曳,细密的秋雨中,夹杂着秋虫的低鸣。远处的峰峦与竹影,映照在虚掩的窗棂上,焚香的香气从隔壁院落飘散过来。未曾料想碧云聚合,天色渐暗,我与济公对坐,共饮一杯。

逐句剖析

"禅榻澄湖上":禅榻静置于澄澈的湖水之上,

"山光似镜中":山间的光影倒映在湖中,如明镜般清晰。

"疏钟摇落叶":稀疏的钟声里,落叶随风轻轻摇曳,

"细雨带秋虫":细密的秋雨中,夹杂着秋虫的低鸣。

"峰竹虚窗映":远处的峰峦与竹影,映照在虚掩的窗棂上,

"炉香别院通":焚香的香气从隔壁院落飘散过来。

"何期碧云合":未曾料想碧云聚合,天色渐暗,

"一酌对休公":我与济公对坐,共饮一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岘山济公房》是明代诗人蔡汝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禅房为中心,描绘了清幽静谧的山林景致,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超然心境。诗中“禅榻澄湖上,山光似镜中”以比喻手法勾勒出湖光山色的明净,奠定全诗空灵基调;“疏钟摇落叶,细雨带秋虫”通过听觉与视觉的联动,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幽寂;“峰竹虚窗映,炉香别院通”则进一步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将禅房内外的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超脱尘俗的氛围。尾联“何期碧云合,一酌对休公”直抒胸臆,流露出与友人共饮、忘怀世事的闲适之乐。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稳,情景交融,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恬淡自然的精神旨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禅榻澄湖上,山光似镜中”,描绘出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禅榻”点明地点是在僧人的禅房坐榻之处,“澄湖上”说明禅房位于清澈的湖水之上,给人一种空灵、澄澈之感。“山光似镜中”将山间的景色倒映在湖水中,如同镜子一般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湖水的平静和山色的秀丽,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颔联“疏钟摇落叶,细雨带秋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刻画环境。“疏钟”指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摇落叶”形象地描绘出钟声仿佛轻轻摇动着飘落的树叶,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细雨带秋虫”则描绘出细密的秋雨中夹杂着秋虫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颈联“峰竹虚窗映,炉香别院通”,描写了禅房周围的景物。“峰竹”指山峰上的竹子,它们的影子倒映在虚掩的窗户上,增添了一份雅致和清幽。“炉香别院通”则写出隔壁院落里焚烧的香气透过空气弥漫过来,暗示出这里的生活宁静而有禅意,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尾联“何期碧云合,一酌对休公”,“何期”表示意想不到,“碧云合”描绘出天空中碧云聚集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一酌对休公”则点明诗人与济公(休公)相对而坐,举杯共饮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闲适和愉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沈周《秋暑夜坐》

下一篇:明·止庵法师《闻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