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chéng
jiāng
zhōu
fèng

朝代:明作者:钱晔浏览量:3
qín
jiàn
piāo
líng
西
dōng
jiù
yóu
qīng
xìng
shí
tóng
shēn
zuò
zhāng
jiǎn
hǎi
rén
shì
kǒng
róng
yīng
huā
chūn
duì
jiǔ
qiáo
fēng
tuī
péng
xīn
jìn
dōng
liú
shuǐ
wéi
yǒu
jiā
shān
zài
mèng
zhōng

译文

琴与剑相伴,四处漂泊流浪,在荒寺中对着春花独饮。我就像当年逃亡的张俭一样孤身作客,世上再没有像孔融那样热情待客的人了,在荒凉的寺庙里,对着春花独饮,河桥风雨之夜,独自推篷远望。将那些算计的心思都抛给东流的江水,只有故乡的山水还时常出现在梦中。

逐句剖析

"琴剑飘零西复东":琴与剑相伴,四处漂泊流浪,

"旧游清兴几时同":在荒寺中对着春花独饮。

"一身作客如张俭":我就像当年逃亡的张俭一样孤身作客,

"四海无人是孔融":世上再没有像孔融那样热情待客的人了,

"野寺莺花春对酒":在荒凉的寺庙里,对着春花独饮,

"河桥风雨夜推篷":河桥风雨之夜,独自推篷远望。

"机心尽付东流水":将那些算计的心思都抛给东流的江水,

"惟有家山在梦中":只有故乡的山水还时常出现在梦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澄江周岐凤》是明代诗人钱晔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其自著诗集《避庵集》。此诗以“琴剑飘零”“野寺莺花”等意象,勾勒出友人周岐凤因案避祸的羁旅生涯,尾联“机心尽付东流水”尤见其淡泊名利的胸襟。诗中暗引张俭亡命、孔融好客等典故,既写友人流离之状,又寄自身慰藉之情,形成沉雄悲慨的抒情风格。据明代诗话记载,周岐凤获赠此诗后“对景恸哭”,成为当时江南文坛佳话。该诗因其精妙的用典艺术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中叶,与周岐凤流亡经历密切相关。据明代诗话记载,周氏因精通多项技艺而触法潜逃,在扁舟夜泊之际,钱晔特赋此诗相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别抒怀诗。全诗介绍了友人周岐凤因案流亡的坎坷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深切同情。既展现了明代士人的精神困境,又传递出患难相恤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首联“琴剑飘零西复东”,以“琴”含雅致之志,“剑”寓慷慨之心,与“飘零”组合,写尽漂泊中不失操守之态;颈联“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野寺”“莺花”“春酒”与“河桥”“风雨”“夜篷”并现,一乐一苦,尽显羁旅中境遇的起伏与心境的流转。用典:“一身作客如张俭”,巧用东汉张俭的典故。张俭因弹劾权贵遭追捕,被迫亡命天涯。诗人在此以张俭自比,写出自己如张俭般漂泊无依、客居他乡的处境,借古人之遭遇,道尽自身流离之苦与处境之艰。“四海无人是孔融”,化用孔融的典故。孔融为人刚直,喜纳贤才。诗人说天下没有像孔融那样的人,既叹无人赏识自己,又暗抒怀才不遇的孤寂,借典故将内心的愤懑与失落展现出来。对比:颈联“野寺莺花春对酒”与“河桥风雨夜推篷”形成对比。前者是春日里在野寺伴着莺花对酒欢饮的往昔,后者是风雨夜于河桥推篷见孤舟的当下,往昔欢悦与如今孤寂对照,尽显境遇变迁。直抒胸臆:尾联“机心尽付东流水”直抒胸臆,“尽付”二字力透纸背,将宦海浮沉的愤懑、功名利禄的看破,都倾注于“东流水”这一意象之中,情感表达直白而强烈。

3. 分段赏析

首联“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琴剑”常伴文人行旅,“飘零西复东”写出漂泊无定的行踪,透着奔波的辛劳;“旧游清兴”忆往昔同游的雅趣,“几时同”则问何时能再相聚,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含着对重逢的期盼,起笔便带出行旅与怀旧的愁绪。颔联“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无人是孔融”,张俭遭祸漂泊,孔融好客待人,诗人以张俭自比,写自身客居他乡的困顿;又叹四海之内难遇如孔融般的知己,既见处境的孤苦,也流露对知音难觅的失落,借古人境遇道自身情怀,情感更为深切。颈联“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野寺莺花”绘春日寺中黄莺啼鸣、繁花盛开之景,此时对酒小酌,曾是惬意时光;“河桥风雨”写风雨夜中于河桥推篷远眺,旅途的凄清尽显。往昔乐事与当下苦境对照,更添漂泊的怅然。尾联“机心尽付东流水,惟有家山在梦中”,“机心”指巧诈之心,“尽付东流水”写愿将俗念抛却,随流水而去;“家山在梦中”则道唯有故乡常入梦境,抛却机心后,对家的思念愈发纯粹,直白道出内心对故土的眷恋,余味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醇《开元寺送朗道人祝发庐山》

下一篇:明·张羽《客夜怀王英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