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huái
怀
èr

朝代:明作者:止庵法师浏览量:2
qīng
tiān
西
běi
qīng
tiān
wéi
píng
bái
nán
zhào
wéi
míng
tiān
shàng
shèng
xián
fēi
mìng
qīng
zhōng
shēn
kǒng
mèng
zhū
guó
xíng
suǒ
bèi
shēng
shì
ǒu
gēng

译文

青天向西北倾斜,难道是上天本身就不太平正吗。白日难以照耀黑夜,难道是太阳本身不够光明吗。苍天与太阳尚且如此,圣贤的命运也并非轻贱。伯夷、叔齐终身隐居不仕,孔子、孟子却周游列国推行主张。所以像长沮、桀溺那样的人,一生都从事耕田劳作。

逐句剖析

"青天西北倾":青天向西北倾斜,

"岂天为不平":难道是上天本身就不太平正吗。

"白日难夜照":白日难以照耀黑夜,

"岂日为不明":难道是太阳本身不够光明吗。

"天日尚如此":苍天与太阳尚且如此,

"圣贤非命轻":圣贤的命运也并非轻贱。

"夷齐终身卧":伯夷、叔齐终身隐居不仕,

"孔孟诸国行":孔子、孟子却周游列国推行主张。

"所以沮溺辈":所以像长沮、桀溺那样的人,

"一生事耦耕":一生都从事耕田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怀(其二)》是明代德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以“青天西北倾”“白日难夜照”起笔,借天地、日月的自然现象起兴,暗喻世事的不公与昏暗。随后由自然现象转入对圣贤命运的感慨,“天日尚如此,圣贤非命轻”点明主旨,表达对圣贤虽怀壮志却命运多舛的叹惋。诗中列举夷齐隐居、孔孟周游、沮溺耦耕等典故,通过不同圣贤的人生选择,展现乱世中士人对处世之道的思考。语言质朴直白,运用比兴与用典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圣贤事迹相联系,借古喻今,含蓄流露对动荡时局的感慨及对士人命运的关怀,体现了乱世中文人对人生价值与处世态度的深沉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青天西北倾,岂天为不平”以天象起兴,引发思考。“青天西北倾”写天空向西北倾斜的自然现象,“岂天为不平”则以反问质疑难道是天因为不公才倾斜,不直接言理,却借天象暗示世间本有不平衡之处,为下文议论铺垫。“白日难夜照,岂日为不明”承接天象,进一步延伸。“白日难夜照”写太阳难以在夜晚发光照耀,“岂日为不明”以反问强调并非太阳本身不明亮,而是受限于昼夜规律。两句与上句呼应,以天、日的自然局限,隐喻世间事物总有难以周全之处,暗含对现实局限的感慨。“天日尚如此,圣贤非命轻”由自然现象转入人事,点明主旨。“天日尚如此”总结天与日皆有局限;“圣贤非命轻”则指出圣贤的命运并非轻贱,却也难免如天日般受困,将自然规律与圣贤遭遇联系,为下文列举圣贤事例铺垫,逻辑连贯。“夷齐终身卧,孔孟诸国行”列举圣贤事例,印证前文观点。“夷齐终身卧”写伯夷、叔齐隐居终身,坚守气节;“孔孟诸国行”则写孔子、孟子周游列国推行主张。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却都体现圣贤在现实中的坚持与不易,呼应“圣贤非命轻”的感慨。结尾“所以沮溺辈,一生事耦耕”以古人选择作结,流露处世思考。“所以沮溺辈”承接圣贤事例,引出长沮、桀溺这类隐士;“一生事耦耕”写他们一生从事耕作,不问世事。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提及,暗含在认清现实局限后,对归隐自守生活方式的理解,余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陶安《送人赴浙东》

下一篇:明·黄克晦《狼山归道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