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西北倾":青天向西北倾斜,
"岂天为不平":难道是上天本身就不太平正吗。
"白日难夜照":白日难以照耀黑夜,
"岂日为不明":难道是太阳本身不够光明吗。
"天日尚如此":苍天与太阳尚且如此,
"圣贤非命轻":圣贤的命运也并非轻贱。
"夷齐终身卧":伯夷、叔齐终身隐居不仕,
"孔孟诸国行":孔子、孟子却周游列国推行主张。
"所以沮溺辈":所以像长沮、桀溺那样的人,
"一生事耦耕":一生都从事耕田劳作。
1. 分段赏析
开篇“青天西北倾,岂天为不平”以天象起兴,引发思考。“青天西北倾”写天空向西北倾斜的自然现象,“岂天为不平”则以反问质疑难道是天因为不公才倾斜,不直接言理,却借天象暗示世间本有不平衡之处,为下文议论铺垫。“白日难夜照,岂日为不明”承接天象,进一步延伸。“白日难夜照”写太阳难以在夜晚发光照耀,“岂日为不明”以反问强调并非太阳本身不明亮,而是受限于昼夜规律。两句与上句呼应,以天、日的自然局限,隐喻世间事物总有难以周全之处,暗含对现实局限的感慨。“天日尚如此,圣贤非命轻”由自然现象转入人事,点明主旨。“天日尚如此”总结天与日皆有局限;“圣贤非命轻”则指出圣贤的命运并非轻贱,却也难免如天日般受困,将自然规律与圣贤遭遇联系,为下文列举圣贤事例铺垫,逻辑连贯。“夷齐终身卧,孔孟诸国行”列举圣贤事例,印证前文观点。“夷齐终身卧”写伯夷、叔齐隐居终身,坚守气节;“孔孟诸国行”则写孔子、孟子周游列国推行主张。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却都体现圣贤在现实中的坚持与不易,呼应“圣贤非命轻”的感慨。结尾“所以沮溺辈,一生事耦耕”以古人选择作结,流露处世思考。“所以沮溺辈”承接圣贤事例,引出长沮、桀溺这类隐士;“一生事耦耕”写他们一生从事耕作,不问世事。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提及,暗含在认清现实局限后,对归隐自守生活方式的理解,余味深长。
上一篇:明·陶安《送人赴浙东》
下一篇:明·黄克晦《狼山归道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