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白门湾":衰败的杨柳围绕着建康城,
# 白门:南京临江地方。白门,本古建康城的外门,后指代南京。,衰:衰败。
"潮打城还":潮水打着空城,又寂寞的返回。
# 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小长干接大长干":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依旧。
# 小长干接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歌板酒旗零落尽":而歌板声零零落落,酒帘子稀稀疏疏,
# 零落:稀稀疏疏。
"剩有渔竿":昔日的繁华,如今只有孤寂的渔人在垂钓寒江。
"秋草六朝寒":六朝的繁华如今就如秋草枯败,
# 寒:荒凉。
"花雨空坛":雨花台也已空寂无人。
# 空坛:空荡荡,没人。
"更无人处一凭阑":独自一人在此处凭栏远眺。
"燕子斜阳来又去":燕子在斜阳里翩翩飞舞,归来又飞去,
# 燕子斜阳: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此江山":江山已是如此景象。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卖花声・雨花台》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全词辞采清丽自然,声律和谐宛转,通过萧瑟凄凉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绵远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朝代更迭的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一个“寒”字巧妙地将视觉与感觉相通,既写出秋草的凄冷,又暗含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无限叹惋,透露出吊古伤今之情。“空”字形容雨花台,更强调“更无人”,突出此地的空寂,情景交融,而作者就在这无人之境独自凭栏眺望,尽显孤独落寞。直抒胸臆:“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作者直抒胸臆,将全词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对眼前衰败景象的叹惋,尽数凝聚其中。“如此江山”四字,饱含着作者对江山变迁的深沉喟叹,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3. 分段赏析
上阙“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两句描绘出一幅萧索的画面。作者开篇便以“衰柳”这一饱含沧桑感的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环境的衰败,视觉上的“衰柳”与听觉上冰冷潮水拍打空城又退去的声音相互交织。表面写景,实则将自己内心敏锐捕捉到的苍凉冷落之情,巧妙地传递给读者,奠定了全词沉郁的基调。“小长干接大长干”一句,作者将目光放远,描写街巷的绵延。以“歌板酒旗”来点染,选取极具代表性的事物。“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中,“零落”与“尽”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曾经繁华的歌板声、酒旗招展的热闹景象已消失殆尽,只剩孤寂渔人垂钓的画面。这寥寥数语,便将古都金陵昔日的歌舞升平一笔抹去,营造出萧条幽僻的境界,语言凝练自然。“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下阙以“秋草”起笔点明时序,与上片“衰柳”呼应,共同勾勒出凋零衰败之景。“六朝寒”三字,凝练地概括了金陵漫长的兴衰历史,一个“寒”字巧妙地将视觉与感觉相通,既写出秋草的凄冷,又暗含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无限叹惋,透露出吊古伤今之情。“空”字形容雨花台,更强调“更无人”,突出此地的空寂,而作者就在这无人之境独自凭栏眺望,尽显孤独落寞。“燕子斜阳来又去”一句,笔锋陡转,在寂寥的“斜阳”背景下,“燕子”的出现似乎带来一丝生机。然而,“来又去”三字表明连燕子都觉得此地衰败荒凉,不愿久留,进一步强化了悲凉之感。“如此江山”四字,作者直抒胸臆,将全词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对眼前衰败景象的叹惋,尽数凝聚其中。这简洁有力的四个字,饱含着作者对江山变迁的深沉喟叹,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将兴亡交替的沧桑感慨融入字里行间,每一句都回荡着世事变迁的深沉叹息,全篇营造出深远浑厚的意境,其中忧戚缠绵的情思更是令人动容。全词景情交融,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处处抒情,景中饱含深情,情借景自然流露。其用笔刚劲有力又不失醇厚雅致,巧妙化用前人诗句,过渡自然流畅,毫无生硬拼凑之感。
# 声可裂竹。
近代词人谭献《箧中词》
# “如此江山!”有如千言万语凝成,饱含着作者对江山昨是今非的无限哀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真瑜《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上一篇:清·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下一篇:清·律然《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