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wàng

朝代:清作者:洪升浏览量:3
hán
cūn
bēi
fēng
wén
shēn
nán
shòu
xuě
shān
dòng
liú
yún
ōu
fēi
nán
biàn
tīng
shā
wàng
fēn
qiáo
méi
shù
bìng
shì
bái
fēn
fēn

译文

暮色苍茫,山村孤寂,寒风肆虐,呼啸四野。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远山好像冻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结不动。远远望去,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水中陆地与沙滩岸边被皑皑白雪覆盖住,无法分清。连野桥边的那几株梅树,也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雪。

逐句剖析

"寒色孤村暮":暮色苍茫,山村孤寂,

# 暮:一作幕。,孤村:孤寂的山村。

"悲风四野闻":寒风肆虐,呼啸四野。

# 四野:广阔的原野。泛指四方。,悲风:寒风。

"溪深难受雪":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

"山冻不流云":远山好像冻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结不动。

# 山冻不流云:五字,写尽雪望。

"鸥鹭飞难辨":远远望去,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

# 鸥鹭:鸥鸟和鹭鸟的统称。

"汀沙望莫分":水中陆地与沙滩岸边被皑皑白雪覆盖住,无法分清。

# 汀沙: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一作沙汀。

"野桥梅几树":连野桥边的那几株梅树,

"并是白纷纷":也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望》是清代诗人洪昇创作的五言律诗。首联点明了诗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整体的氛围;颔联通过选取“溪”和“山”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元素,进一步描绘寒冬的景象;颈联则将视线转向天空和江面,表现出寒冬中鸟类活动的减少以及江面沙洲的模糊不清;尾联写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几株梅花傲然绽放,成为孤寂冬日中的一抹亮色。据诗歌文本显示,某个冬日突降大雪之际,诗人临窗远眺四野,但见暮色苍茫中大雪纷扬,遂作《雪望》记录所见:全诗紧扣“雪望”主题,通过实时场景的白描手法,既呈现大雪覆盖山村的即时景象,也流露出对自然景致的审美体悟。整首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是咏雪诗中集中描写雪景的代表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冬雪诗。诗歌展现了冬日孤村暮雪覆盖的苍茫图景,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意境,完整勾勒出大雪封山时天地混沌的景色。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首联“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中,视觉上以“寒色”“孤村”勾勒出暮色苍茫的萧瑟雪景,听觉上“悲风四野”的呼啸声抒发了寒意侵袭的凛冽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首句点明眺望的地点:清寒的暮色笼罩着一方孤零零的村庄,诗人身处其中,听到四野传来悲风呼号的声音。“寒色”句呈现视觉和感觉,“悲风”句呈现听觉,整体营造出苍凉凄冷的氛围。颔联中,诗人开始眺望四野,注意到不远处一条特别的溪涧。溪边的景物正快速被白雪覆盖,唯独溪水依然如故。诗人仔细一看才明白,这是因为溪水很深,刚落下的雪接触到水面就消失了。溪水如此深,想必是源于山涧。随后诗人的视线移向山头,看到往常飘过流云的群山,此刻似乎被寒冷凝固,山巅不再有云气汇聚流动。随着视野的展开,诗人感受到强烈的寒意。颈联具体描绘雪景,通过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难以区分,来表现大雪覆盖地面的景象,这也呼应了“望”的特点。尾联“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满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辨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这种景象与唐代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相似的表现效果。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在咏雪诗中属于纯粹描写雪景的代表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洪亮吉《伊犁记事诗》

下一篇:清·释宗渭《横塘夜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