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yōng
guān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3
yōng
guān
shàng
guī
yǐn
liú
quán
luò
xuě
fēi
qiān
zhàng
wài
lín
zhǐ
shù
fēng
西

译文

居庸关上,杜鹃鸟声声啼鸣,放马饮水的泉流从高高的山崖上倾泻而下,与落日余晖相映成趣。雨雪纷飞,飘落于千山之外,回望关内,西边和榆林也只隔了几座山峰而已。

逐句剖析

"居庸关上子规啼":居庸关上,杜鹃鸟声声啼鸣,

# 啼:叫。,子规:鸟名,一名杜鹃。鸣声凄切,能动旅客归思。

"饮马流泉落日低":放马饮水的泉流从高高的山崖上倾泻而下,与落日余晖相映成趣。

"雨雪自飞千嶂外":雨雪纷飞,飘落于千山之外,

# 嶂:似屏障的山峰。

"榆林只隔数峰西":回望关内,西边和榆林也只隔了几座山峰而已。

# 榆林:榆林堡。在居庸关西五十五里。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己酉,上亲征,驻跸唐家岭,以四日至嚣庸关。其疾行则一日而至榆林,榆林在岔道西二十五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出居庸关》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七言绝句。该诗或作于清圣祖康熙三年诗人游历北方山川之时,或作于17世纪80年代其前往宣府、大同等地途中。诗的前两句描绘居庸关的景色,“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以子规啼鸣、流泉落日等意象,展现塞外风光的独特魅力,寄寓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积极情感;后两句“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写黄昏时分居庸关的景致,雨雪纷飞于千嶂之外,看似近在咫尺的榆林,既呈现塞外气象的寥廓峻美,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对前途未知的迷惘。全诗巧用反衬、夸张等手法,将塞外的苍茫壮阔之景与个人复杂心境相融合,通过对居庸关及周边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尤其是边关重镇的赞美之情,用词精妙,意境高远,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出居庸关》是朱彝尊所作。一说此诗约作于清圣祖康熙三年(1665年),彼时朱彝尊曾北至山西大同一带,参赞同乡曹溶幕府,在此前后,游历北方山川名胜,在经过居庸关后,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另一说此诗约作于17世纪80年代,作者出居庸关前往宣府、大同等地,途经居庸关时,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诉诸笔端。朱彝尊一生经历丰富,早年清军攻入嘉兴,他四处逃亡,后又秘密参与反清活动,事败后游历四方,在这期间其足迹遍布多地,为其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出居庸关》便是其行旅途中对塞外风光与自身心境的生动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诗。诗歌前两句描绘居庸关景色,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情感;后两句描写黄昏时的居庸关,流露出作者因前途未卜而产生的迷惘抑郁之情。全诗通过对居庸关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尤其是边关重镇的赞美,用词精巧,意境高远。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居庸关上子规啼”中,子规的啼鸣反衬出居庸关环境的寂静,同时,子规啼叫常与思乡相关,以其凄切之声衬托出诗人淡淡的乡愁;以景衬情,“雨雪自飞千嶂外”描绘出塞外雨雪纷飞、山峦茫茫的壮阔之景,衬托出诗人此时惊异、赞叹的情感,与前句中淡淡的乡愁形成反衬,展现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夸张:“榆林只隔数峰西”运用夸张手法,将实际距离七百里外的榆林,说成“只隔数峰西”,仿佛近在咫尺,生动地表现出人们登高望远时特有的奇妙直觉,拓展了画面空间,突出塞外景色的辽阔。化用:诗之结句化用唐人韩翃“秋河隔在数峰西”句,原句展现的是秋夜银河被数峰阻隔的景象,而本诗将“数峰”化为七百里外的榆林,通过夸张手法,营造出更显高远、寥廓的境界,瞬间拓展画面空间,使北国绝美的边塞风光尽收眼底。

3. 分段赏析

《出居庸关》首句“居庸关上子规啼”,以简洁的笔触点明地点与声音,“居庸关”三字自带雄关巍峨之感,“子规啼”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听觉元素,更以子规常象征的思乡之情,巧妙地在开篇就为全诗奠定了淡淡的乡愁基调,同时运用反衬手法,以声衬静,凸显居庸关环境的寂静。次句“饮马流泉落日低”,描绘了一幅塞外独特的画面,诗人驱马前行,偶遇流泉,清澈的泉水可供饮马,展现出塞外难得的生机与灵动,“落日低”则勾勒出黄昏时分,红日低垂的苍茫之景,此句用词精准,“饮马”的动态与“流泉”“落日”的静态相互映衬,情景交融,既暗含诗人旅途中偶遇清泉的惊喜,又以开阔的视野展现出塞外风光的壮美,还为下文的景色描写做了铺垫。第三句“雨雪自飞千嶂外”,视角陡然转换,诗人回首北天,描绘出千嶂之外雨雪纷飞的壮阔场景,“雨雪自飞”的动态描写与“千嶂”的静态背景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运用反衬手法,以苍茫壮阔之景衬托出诗人此时惊异赞叹的情感,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画面更具层次感与纵深感。尾句“榆林只隔数峰西”,运用夸张手法,将实际距离遥远的榆林,说成仿佛只隔数峰,生动地表现出登高望远时特有的奇妙直觉,既展现出诗人意兴盎然的心境,又使诗歌的境界更为高远辽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远方,同时也深化了诗人对塞外风光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对居庸关及周边景色的细致描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出塞外风光的壮美与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4. 作品点评

《出居庸关》全诗语言凝练精妙,用字精准传神,如“低”“飞”等字生动勾勒出塞外景色的动态之美。在写作特色上,诗人巧妙运用反衬、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塞外的壮阔风光与个人的复杂情感融为一体。诗中没有广为传颂的名句,却以整体意境取胜,从居庸关的子规啼鸣、流泉落日,到千嶂外的雨雪纷飞,再到对榆林的展望,层层铺展,营造出高远寥廓又富有层次感的意境。此诗不仅生动描绘了居庸关一带的塞外风光,更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意境壮阔:雨雪纷飞于重峦之外,流泉落日又呈现于目前。前者乃想象,后者为即目。虚实结合,开拓了诗的深广境界。在这样的情景中,诗人飞马出关,扬鞭越岭,直驰榆林,显示出豪放愉悦的情致。

不详苏州大学学报编审王英志《清人绝句五十家掇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黄景仁《春兴(夜来风雨梦)》

下一篇:清·朱彝尊《捣练子·烟袅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