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jiàn
huān
·
·
qiū
fēng
chuī
dào
jiāng
cūn

朝代:清作者:顾彩浏览量:3
qiū
fēng
chuī
dào
jiāng
cūn
zhèng
huáng
hūn
tóng
kāi
mén
luò
shù
shēng
jiǎo
duàn
hún
míng
shì
kàn
mèi
yǒu
hén

译文

秋风萧瑟,吹拂着江边的小村,正值黄昏时分,夜雨中梧桐孤寂,紧闭着门扉。一片落叶飘零,几声号角呜咽,羁旅之魂欲断,明日再看衣袖上,定有泪痕斑斑。

逐句剖析

"秋风吹到江村":秋风萧瑟,吹拂着江边的小村,

"正黄昏":正值黄昏时分,

"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夜雨中梧桐孤寂,紧闭着门扉。

"一叶落":一片落叶飘零,

"数声角":几声号角呜咽,

"断羁魂":羁旅之魂欲断,

"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明日再看衣袖上,定有泪痕斑斑。

# 袂:衣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是清代顾彩所作的一首小词。全词以秋夜江村为背景,前五句着重写景,描绘秋风、梧桐、夜雨等景物,营造出孤寂的氛围;后两句转入抒情,通过“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的细节,含蓄地表达相思之情。上片写游子眼中所见之景,下片写其触景生情之感,情与景自然交融,语言清浅婉转,读来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是顾彩在与戏曲家孔尚任合作创作《小忽雷》期间所作。顾彩的词风清丽隽永,语言明快自然,这首小令正是其词作特色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秋夜羁旅词。描写了秋风吹拂江村、夜雨打落梧桐的孤寂景象,通过落叶、角声等细节,刻画了游子辗转难眠的愁绪,最后以衣袖泪痕含蓄道出深切的思乡之情。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浅而余韵悠长。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一叶落,数声角”以落叶声和号角声反衬雨夜的沉寂,突出离人独处的孤寂心境。情景交融:“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将梧桐夜雨的萧瑟之景与游子闭门独处的孤寂之情自然融合,景语即情语。意象组合:上片“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将“秋风”、“江村”、“黄昏”三个意象巧妙组合。秋风带着凉意,江村暗示漂泊,黄昏渲染暮色,三者叠加构成萧瑟意境。词人选取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自然引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交代了时节与具体场景。瑟瑟秋风掠过江畔村落,暮色渐浓时分,这般萧索景象最易勾起行客的愁绪。那风中的凉意与天边的暮色,都是词人着意选取的物象,专为引发远行之人对故园的思念。随后“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一句,写尽夜雨敲打梧桐的绵长,雨滴声声落在叶上,江村户户紧闭门窗,这般清冷光景,更教漂泊在外的游子倍感孤寂难耐。下片“一叶落”一句并非眼前所见实景,这是因为当时正值夜雨朦胧的时分。连同接下来的“数声角”两句都是通过听觉感受来描写的。从空间上来看,这两句的描写是由近处逐渐延伸到远方。近处可以听到一片树叶轻轻飘落的声音,正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个细节与开篇的秋意描写形成了巧妙的呼应。而在远处,则传来了几声低沉悲凉的号角声。古人诗歌中常有“鸟鸣山更幽”这样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在这里,夜雨中的落叶声和远处的号角声,恰恰反衬出梧桐秋雨之夜的深沉寂静,以及游子独处的孤寂无聊之感。这样的描写自然流畅地引出了第三句“断羁魂”的深沉感慨。这三句都是在说远近传来的落叶声和号角声,足以让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黯然神伤。凡是作词之人大都明白“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为了抒情”这个创作规律。词人在此处精心构思,刻意安排了一系列令人心生寒意的凄凉景象:萧瑟的秋风、难耐的黄昏、寂寞的梧桐夜雨、揪心的落叶声、蚀魂的号角声等等,所有这些描写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最后一句的情感抒发做好铺垫和蓄势。至于词中的主人公是否真的“断魂”,只要看看第二天他衣袖上的斑斑泪痕就知道了。“泪湿青衫”这个结果通过“明日”二字在时间上做了明确的限定。由此可见,这位天涯游子因为感怀秋色而思念家乡亲人,以至于整夜悲泣、泪透衣衫。结尾这一句可以说是新奇独特却不露雕琢痕迹,曲折婉转却不见阻滞生硬。整首词悲怆凄凉的情感基调,正是建立在前面六句景物描写的基础之上,至此显得更加丰满、更加深沉动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承袭羁旅愁思的传统题材,摒弃浮华雕琢之风,以眼前实景写胸中真情,含蓄蕴藉地抒发了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共有的悲凉压抑与家国之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伟业《出塞·玉关秋尽雁》

下一篇:清·吴伟业《怀古兼吊侯朝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