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
·
shū
zài
shǒu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2
shū
zài
shǒu
wèi
liāo
yún
miàn
hòu
méi
xīn
zhī
yǐn
guò
xián
fáng
suí
tuí
xiāng
nuǎn
qiān
yāo
jīn
dài
chóng
shù
duàn
guī
yún
shuí
yàn
shé
shàng
hén

译文

犀角梳子拿在手中,散乱的头发还没梳理,也没匀净脸面。眉眼间的情意彼此心中明白,引领着走进偏房,步步跟随。带着慵懒香气的温暖玉体,牵拉拂过腰间的丝巾,衣带重新系紧。一段如云般飘逝的欢会,谁能查验那像蛇医一样留在臂上的痕迹。

逐句剖析

"犀梳在手":犀角梳子拿在手中,

"逋发未撩匀面后":散乱的头发还没梳理,也没匀净脸面。

"眉语心知":眉眼间的情意彼此心中明白,

"引过闲房步步随":引领着走进偏房,步步跟随。

"颓香暖玉":带着慵懒香气的温暖玉体,

"牵拂腰巾带重束":牵拉拂过腰间的丝巾,衣带重新系紧。

"一段归云":一段如云般飘逝的欢会,

"谁验蛇医臂上痕":谁能查验那像蛇医一样留在臂上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兰·犀梳在手》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勾勒女子梳妆的慵懒情态,写二人无需言语的默契与私密相会的暧昧张力;下阕以触感与整理衣巾的细节含蓄描摹亲昵后场景,末句以“归云”喻短暂欢会、“蛇医臂痕”暗指私情印记,“谁验”添朦胧怅惘。全词借细节传情,婉约含蓄,尽显男女私会的微妙情愫,体现了温庭筠词“深美闳约”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犀梳在手,逋发未撩匀面后。”开篇聚焦女子梳妆细节:手持犀角梳子,散乱的头发尚未梳理,面容也未匀整。“逋发”“未撩”“未匀”的慵懒状态,打破传统闺阁词中“严妆”的刻板印象,以自然随性的情态,暗显女子与对方相处时的松弛与亲密,无需刻意修饰,已是私密相处的自在。“眉语心知,引过闲房步步随。”承接梳妆场景,转入两人互动:无需言语,仅靠眉眼间的流转便心意相通。“引过闲房”写女子主动引领,“步步随”状男子紧随其后,一“引”一“随”的动作,既藏着男女间的暧昧张力,也以“闲房”的私密空间,暗示这场相会的隐秘性,于细节中见情丝暗牵。下阕“颓香暖玉,牵拂腰巾带重束。”“颓香”或指女子身上残留的脂香,“暖玉”喻指温润的肌肤,四字勾勒出亲昵时的感官体验;“牵拂腰巾带重束”则以动作细节,暗示亲密接触后的整理,笔触含蓄却极具画面感,不直白写情事,而以物件动态传情。“一段归云,谁验蛇医臂上痕。”“归云”以云聚云散喻指短暂的欢会,既写时光流逝之快,也含“云雨”的隐语;“蛇医臂上痕”以蜥蜴留下的痕迹为隐喻,暗指欢会后的隐秘印记。“谁验”二字陡生怅惘,这场私情如同云散无痕,无人见证,既藏着禁忌之恋的隐秘,也流露出短暂欢愉后的空落,余味朦胧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汪懋麟《误佳期·闺怨》

下一篇:清·朱彝尊《一叶落·泪眼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