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东塘细水流":杨柳环绕着东塘,涓涓细水淌流,
"红窗睡起唤晴鸠":红窗里人儿睡醒,天晴了,声声啼叫的是斑鸠。
# 唤晴鸠:旧说鸠知天时,其鸣则天气转晴。晴鸠,宋陆佃《埤雅·释鸟》:“鹁鸠灰色无绣颈,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
"屏间山压眉心翠":双眉如屏间远山,眉心翠钿点缀,
# 翠:翠钿,用翡翠鸟羽毛制成的首饰,犹翠靥。轻薄精美,可饰于面。,屏间山:指床头曲折层叠的屏风犹如起伏的山峦,或指屏风上所画山水。
"镜里波生鬓角秋":镜里鬓角两旁的双眼,荡漾如清秋。
"临玉管":面对着玉笛吹奏,
# 玉管:毛笔的美称。
"试琼瓯":品尝琼浆美酒,
# 琼瓯:玉杯,指酒杯。
"醒时题恨醉时休":醒时尽情咏唱闲愁憾恨,沉醉方罢休。
"明朝花落归鸿尽":想来明朝落红遍地,归鸿飞尽,
"细雨春寒闭小楼":细雨蒙蒙,春寒料峭,只有独自关闭在小楼。
清代词人
蒋春霖(1818~1868),清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殁,家业中落,奉母游京师,屡试不中,乃弃而为淮南盐官,后权东台富安场盐大使。其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其词抑郁悲凉,多抒写身世之感,工于造境,沉郁凄婉,注意炼字,讲究律度,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谭献称其为“倚声家老杜”。代表作品有《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水龙吟·癸丑除夕》。著有《水云楼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通过描绘春日东塘边闺阁的环境及女子的生活细节,营造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氛围。展现了女子从睡醒后的慵懒忧愁,到借酒消愁,再到对明朝花落鸿归的担忧,表达了女子的伤春之情、孤寂之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与“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前面写宴会上听歌妓吹笛、品尝美酒,与友人诗歌唱和的欢乐场景,后面则写宴散后设想的凄凉景象,通过前后欢乐与凄凉的对比,突出了好景不常,强化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的深沉感叹。
3. 分段赏析
上阕:“杨柳东塘细水流”,展现出一处水榭楼台被垂柳环绕的清幽佳境,水流潺潺,绿意盈盈;“红窗睡起唤晴鸠”,点明天气晴和,斑鸠清啼,将红窗内酣睡的美人唤醒。“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两句,则细致刻画美人梳妆时的神态,眉眼间的翠色与屏风山峦相映,鬓角的细纹如镜中涟漪,既描摹出美人的秀丽姿容,又暗含岁月流逝之感。下阕:“临玉管,试琼瓯”,生动再现了宴会上众人聆听歌妓笛声悠扬,品尝美酒佳酿的惬意画面。“醒时题恨醉时休”,描绘出席间宾主饮酒赋诗、尽情欢愉,直至醉意朦胧方才散去的情景,尽显宴饮之乐。此前的铺陈,将人物风华、物事雅致、欢聚畅意尽数展现,营造出极盛极美的氛围。“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陡然转折,词人预想明日之景:细雨纷飞,春花凋零,归鸿远去,自己只能独守小楼,直面料峭春寒。此景凄清萧瑟,与上文的热闹欢愉形成强烈反差,巧妙烘托出繁华易逝的怅惘,深刻抒发了词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这两句词,意境幽邃凄婉,情感真挚深沉,是全篇点睛之笔。
4. 作品点评
该词以细腻笔触勾勒欢会盛筵的热闹场景,借此抒发作者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深沉喟叹。行文含蓄蕴藉,遣词雅致精妙,于字里行间流淌出悠长韵味,尽显词章之美。
# 字字用意,气体甚高,不易到也。
清谭献《箧中词》
# 造语精炼。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六
# 放翁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为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鹿谭此词亦有放翁诗情韵。全词浓淡配合,诚能合唐宋为一手。
近代唐圭璋《清词鉴赏辞典》
# 上片先写闲逸慵懒之状,次叹时光迁移,身心渐老,笔致萧闲而旷寂。“眉心碎”别本作“眉心翠”,词义亦通。然“碎”字状多皱貌,与下句“秋”字形容鬓角灰白相对似更妥贴。下片抒发归思。醉饮题诗所恨乃在归乡无路。“明朝二句用想象的口吻写绵绵细雨中花落鸿归,而宦游人仍孤柄幽居。全词在浑润岑寂的气氛中结拍,于无声处,韵致最浓。
苏州大学文学院原院长罗时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3)》
上一篇:清·文廷式《祝英台近·剪鲛绡》
下一篇:清·袁枚《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