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志欲擎天碧":这竹子的志向是要直插云霄,碧绿高耸,
# 擎天:举起天,托起天。
"耸出云头高百尺":高耸入云,足有一百尺那么高。
"只恐年深化作龙":只怕它年份太久会化作一条龙,
# 年深:年深日久,长时间。
"一朝飞去不留迹":等到有一天它飞走了,再也不会留下踪迹。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咏新竹》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新竹的挺拔姿态与奇幻想象,既赞美自然生命的蓬勃生机,又暗含对人生志向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想象:“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将竹子的生长过程与神话中的“龙”联系起来,想象竹子历经岁月后化为腾云驾雾的龙。这种从植物到神兽的蜕变,突破了自然规律的局限,通过“飞去”这一动作,诗人进一步将竹子神化为超脱凡尘的存在。托物言志:“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这两句,表面是写新竹想要向上生长、直入云霄的意愿,实际上是借竹子的这种“志向”来隐喻诗人自己的远大抱负。“擎天碧”“高百尺”这些描述,并非只用来形容竹子实际的高度,而是通过竹子的生长状态,体现出它持续向上生长、不断突破自我的决心,以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夸张:“耸出云头高百尺”一句里,“高百尺”是对竹子高度的夸大表述(实际竹子高度远不及百尺)。通过这种夸大,直接呈现出新竹努力向上生长的状态,强调其生长的旺盛势头。“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则进一步推进了对竹子生长的描述,从新竹到“化龙”,不仅体现高度的变化,更涉及生长形态的明显转变。这种“化龙”的说法虽不现实,却让新竹的形象更生动,也隐含诗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种期待。
3. 分段赏析
首句“此君志欲擎天碧”,诗人以“此君”指代竹子,赋予其志向,想要撑起蓝天,一个“欲”字生动地塑造出竹子志向远大的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竹子仿佛有了人的抱负。次句“耸出云头高百尺”,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形象,它高耸入云,高达百尺,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竹子高大挺拔的特点,让人对竹子的雄伟身姿有更直观的感受,强化了竹子不凡的形象。后两句“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诗人展开想象,担心竹子随着时间推移会化作飞龙,有朝一日飞去,不留痕迹。这里“化作龙”将竹子的变化赋予神话色彩,使诗歌充满浪漫的气息。表达出对新竹成长的期待与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可能消逝的一丝担忧,以独特视角展现诗人对新竹的复杂情感。
上一篇:清·梁启超《壮别》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忆梁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