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ō
shī
shǒu
liù

朝代:清作者:宋湘浏览量:3
chí
táng
chūn
cǎo
miào
nán
xún
luò
kōng
liáng
yòng
xīn
ruò
jiāng
liú
āi
háo
zhú
zài
zhī
yīn

译文

池塘边的春草虽美却难以寻觅踪迹,子衔泥筑巢,空梁之上尽显苦心经营。若与奔腾不息的大江日夜流淌相比,悲切的琴弦与豪迈的竹笛,终需知音倾听。

逐句剖析

"池塘春草妙难寻":池塘边的春草虽美却难以寻觅踪迹,

"泥落空梁苦用心":子衔泥筑巢,空梁之上尽显苦心经营。

"若比大江流日夜":若与奔腾不息的大江日夜流淌相比,

"哀丝豪竹在知音":悲切的琴弦与豪迈的竹笛,终需知音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说诗八首(其六)》是清代诗人宋湘创作的组诗之一。前两句借谢灵运与薛道衡之典,探讨诗歌创作中灵感捕捉与匠心锤炼的辩证关系;后两句点明知音共鸣对诗歌价值的决定性意义。全诗融合自然意象与音乐隐喻,语言凝练,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既强调创作需天赋与苦功并重,亦反思诗歌的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朝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中“池塘春草”化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典,暗喻诗歌灵感的自然天成,但宋湘反其意而用之,强调“妙难寻”——灵感虽美却稀缺,需诗人苦心追寻。“泥落空梁”借薛道衡“空梁落燕泥”的纤巧意象,隐喻创作需如燕子衔泥般反复推敲,字句斟酌的艰辛。通过自然意象与典故的叠加,揭示诗歌创作的双重困境:既需捕捉灵感的偶然性(“妙难寻”),又需付出匠心的必然性(“苦用心”),体现宋湘对诗歌创作“天赋与苦功并重”的认知。后两句以“大江流日夜”比喻诗歌情感的绵长与力量;“哀丝豪竹”化用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中“哀丝豪竹”意象,将诗歌比作悲壮与豪迈交织的音乐,暗含对诗歌感染力的追求。点名诗人需以“大江”般的诗情震撼人心,但最终需知音共鸣方能实现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钱长泽《三十字母》

下一篇:清·龚自珍《赋忧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