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八九月":八九月间,西风劲吹,
"积地秋云黄":大地上积聚的秋云一片金黄。
# 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
"力田已告成":辛勤耕种的农事已经完成,
"计日宜收藏":算着日子应该进行粮食收藏了。
"刈获须及时":收割一定要及时,
"虑为雨雪伤":担心被雨雪损伤。
# 虑:犹言“恐”。
"农家终岁劳":农家一年到头辛勤劳作,
"至此愿稍偿":到这时才稍有愿望得以实现。
"勤苦守恒业":靠着勤劳辛苦守住家业,
"始有数月粮":才有了几个月的口粮。
"嗟彼豪华子":可叹那些奢华享受的人,
"素餐厌膏粱":白吃美食却还厌恶肥肉精米。
# 膏粱:指精美的食物。
"安坐废手足":他们安然闲坐,四肢不用,
"嗜欲毒其肠":贪欲毒害着他们的内心。
"岂知民力艰":他们哪里知道百姓劳作的艰辛,
"颗米皆琳琅":每一粒米都如同美玉般珍贵。
# 琳琅:美玉。
"园居知风月":住在园林中的人知晓清风明月,
# 风月:泛指景色。
"野居知星霜":住在乡野的人深知岁月变迁。
"君看获稻时":你看那收割稻谷的时候,
"粒粒脂膏香":每一粒米都饱含着农民的血汗,散发着如同脂膏般的香气。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排律,也是一首反映乡村生活的诗。诗歌描绘了秋季农家劳作与生活的场景,通过展现农民秋收时的忙碌与艰辛,以及与奢华者的对比,体现了对不劳而获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
2. 写作手法
对比:“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写农民生活的艰辛,他们终年辛苦劳作,只为了在收获季节能获得一些回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安慰,也足以让他们感到满足。“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写那些生活奢华、不务正业的人,她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这与前面描写的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劳而获行为的不满。
3. 分段赏析
《秋日田家杂咏》写秋天获稻时所见所感。前十句描写了稻子成熟时节遍地金黄,展现了一派丰收景象,并点明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描绘了八月到九月间,秋风起时,大地上成熟的稻子如同金黄色的云朵堆积的景象。“秋云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成熟的稻子比作秋云,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稻田里一片金黄的丰收盛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丰收氛围。“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力田”体现了农民辛勤耕耘的过程,“已告成”表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耕种的工作已经完成。“计日宜收藏”则说明到了可以收获并储存粮食的时候了。这两句体现了农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劳作后,即将迎来收获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有一种对劳动成果的期待和满足感。“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刈获”指的是收割庄稼,“须及时”强调了收割的紧迫性。“虑为雨雪伤”则表达了对天气的担忧,因为如果不能及时收割,成熟的稻子可能会被雨雪损害。这两句既体现了农民对丰收的珍惜,也反映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无奈和对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反映出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四句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他们终年辛苦劳作,只为了在收获季节能获得一些回报,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安慰,也足以让他们感到满足。“终有数月粮”既透出劳有所获的一丝安慰,更点明了粮食来之不易。后十句先写“豪华子”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后通过议论,表现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中“豪华子”指的是那些生活奢华、不务正业的人。这里通过描写“豪华子”的生活状态,与前面描写的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劳而获行为的不满。“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这两句进一步批判了“豪华子”们的堕落和浪费,他们不仅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还因为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无尽的欲望而变得堕落。“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岂知”带有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豪华子”们根本不知道农民劳动的艰难。“颗米皆琳琅”将每一颗米都比作美玉,形象地说明了粮食的珍贵。此句通过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懂得珍惜粮食、不理解农民辛苦的人。“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两句“园居”和“野居”分别代表了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的居住环境。“知风月”和“知星霜”分别表示在城市中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享受悠闲的生活,在乡村则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星辰的更替。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对待劳动成果的认知是不同的。“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描绘了每一颗稻谷都饱满圆润,散发着香气,这不仅是对前面丰收景象的进一步渲染,也再次强调了农民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与前文对“豪华子”的批判形成对比,提醒人们要珍惜劳动成果。
上一篇:清·石涛《题画诗》
下一篇:清·袁枚《咏史(六首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