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归帆溯上流":两次乘船扬起归帆逆着水流向上游行进,
"萧萧落木洞庭秋":洞庭湖的秋天,树叶纷纷飘落,一片萧索。
"送君此去风前酒":今日在此,迎着风为你饯行,敬你这杯离别酒,
"忆我当时月夜舟":不禁让我想起我当时在月光下乘船的情景。
"宏景旧居勾曲洞":你此去的地方,就如同陶弘景旧日隐居的句曲洞,
# 宏:一作弘。
"杜陵新卜浣溪头":又好似杜甫新选的浣溪头那般的归隐佳处。
# 浣:一作烷。
"好栽修竹一千亩":在那里最好能栽种一千亩修长的竹子,
"更抵人间万户侯":这样的生活远比在人世间做个万户侯更有意义。
1. 分段赏析
首联“两度归帆溯上流,萧萧落木洞庭秋”,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两度归帆”说明分别不止一次,“溯上流”点明了行船的方向,“萧萧落木”则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烘托出离别的伤感。颔联“送君此去风前酒,忆我当时月夜舟”,回忆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风前酒”写出了送别时的凄凉,“月夜舟”则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形成了今昔对比,加深了离别的愁绪。颈联“宏景旧居句曲洞,杜陵新卜浣溪头”,运用典故,“宏景”指陶弘景,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拒绝朝廷征召,长期隐居茅山(句曲山)。句曲洞一般指茅山的一些洞天福地,是道教圣地。陶弘景在此潜心修道、著书立说,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他在道教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后人尊称为“山中宰相”。诗人曾国藩在此提及陶弘景旧居句曲洞,是借陶弘景隐居茅山的典故,表达自己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他对宁静、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杜陵”指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晚年漂泊西南。浣溪一般指浣花溪,在成都西郊,杜甫曾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居住。在这里,杜甫度过了相对安稳的一段时光,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曾国藩提到“杜陵新卜浣溪头”,杜陵是杜甫的祖籍地,诗人以杜甫自比,借杜甫在浣花溪畔的生活经历,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像杜甫一样,在一个宁静的地方安顿下来,远离官场的纷争和世事的纷扰,享受平静的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杜甫才华和人格的敬仰。诗人借这两位隐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高洁品格、精神世界的追求。尾联“好栽修竹一千亩,更抵人间万户侯”,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栽修竹”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生活,“万户侯”则代表了荣华富贵,诗人认为归隐生活比做官更有价值,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上一篇:清·乾隆《曲院风荷》
下一篇:清·曾国藩《失题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