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晋分疆处":这里是燕晋的分界之处,
"雄关控上游":雄伟的龙泉关控制着上游地区。
"地寒峰障日":地势寒冷,山峰遮挡了太阳,
"天近鹗横秋":天空高远,鱼鹰在秋空中横飞。
"虎护千年树":老虎守护着千年古树,
"人披六月裘":人们穿着六月的皮袄。
"夜来风不止":夜晚风一直不停,
"严鼓出谯楼":从谯楼上传来急促的鼓声。
清代诗人
严遂成(1694~?),清代诗人。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云南嵩明知州。严遂成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并称为“浙西六家”。严遂成工于咏物,以咏史诗见长。法式善谓其咏物诗“如李龙眠画入神品”。阮元谓其诗具有“造句雄奇”和“言情旖旎”“两种笔意”。著有《海珊诗钞》《明史杂咏》。
1. 分段赏析
首联“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直入主题,点明龙泉关的地理与军事意义。“燕晋分疆”四字清晰定位其地处河北(燕)与山西(晋)的交界;“雄关控上游”则以“控”字凸显关隘如巨锁般扼守上游要道的险要,既是地域分界,更是军事屏障,开篇即奠定雄浑基调。颔联“地寒峰障日,天近鹗横秋”转向自然环境的刻画。“地寒”二字道尽边地气候之冷,“峰障日”写群峰高耸,连阳光都被遮挡,天地一片阴翳;“天近”则以夸张手法状山之高峻,似与天相接,“鹗横秋”描绘秋鹰振翅、横越长空的动态画面。静穆的群峰与翱翔的猛禽相映,既显山势巍峨,又添几分苍劲之气,画面层次鲜明。颈联“虎护千年树,人披六月裘”聚焦关隘中的人与物。“虎护”以夸张之笔,形容古木参天、密林如幄,似有猛兽守护;“千年树”则突出树木的古老与粗壮,暗合边地荒僻、人迹罕至的特征。“人披六月裘”从人的视角切入,六月本应炎热,此处却需着皮裘御寒,以细节侧面烘托气候的严酷与环境的荒凉,真实而生动。尾联“夜来风不止,严鼓出谯楼”以昼夜交替收束全诗。“夜来风不止”写风势连绵,未停未歇,强化边地的萧瑟;“严鼓出谯楼”则引入声音,谯楼(城门瞭望楼)上响起严肃的鼓声,鼓声穿透风声,更显关隘的森严与戍守的紧张。风声与鼓声交织,视听结合间,将龙泉关作为军事要地的威严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