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shēn
qiū
hán
yín
jìng

朝代:唐作者:尹鹗浏览量:2
shēn
qiū
hán
yín
jìng
yuè
míng
shēn
yuàn
zhōng
tíng
西
chuāng
yōu
mèng
děng
xián
chéng
qūn
xún
jué
hòu
hèn
nán
píng
hóng
zhú
bàn
tiáo
cán
yàn
duǎn
àn
bèi
jǐn
píng
zhěn
qián
shì
zuì
shāng
qíng
tóng
shàng
diǎn
diǎn
zhū
líng

译文

深秋的寒夜里,天空中的银河静谧无声,明亮的月光洒满幽深的庭院。西窗下,她轻易便坠入相思的梦境。片刻惊醒后,胸中怨恨愈发难以平息。红烛已燃去大半,残余的火苗渐趋微弱。烛光在锦屏风后投下朦胧暗影。枕畔所见为何最令人黯然神伤?梧桐叶上,露珠正一滴一滴落下。

逐句剖析

"深秋寒夜银河静":深秋的寒夜里,天空中的银河静谧无声,

"月明深院中庭":明亮的月光洒满幽深的庭院。

"西窗幽梦等闲成":西窗下,她轻易便坠入相思的梦境。

# 等闲:寻常、轻易、无端。,西窗:喻亲友重逢。

"逡巡觉后":片刻惊醒后,

#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特地恨难平":胸中怨恨愈发难以平息。

# 难平:难以平息。,恨:怨恨。,特地:特别。

"红烛半条残焰短":红烛已燃去大半,残余的火苗渐趋微弱。

# 半条:一作“半消”。

"依稀暗背锦屏":烛光在锦屏风后投下朦胧暗影。

# 锦屏:锦绣的屏风。锦:一作银。,暗背:灯火熄灭。

"枕前何事最伤情":枕畔所见为何最令人黯然神伤?

"梧桐叶上":梧桐叶上,

"点点露珠零":露珠正一滴一滴落下。

# 露珠零:露珠滚落之状。零:液体降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是五代前蜀词人尹鹗创作的闺怨词,收录于《花间集》中。全词以秋夜为背景,勾勒出女子独守空闺的孤寂心境。上片切入梦境,暗示对往昔欢愉的追忆,写梦醒后愁绪翻涌的落差感。下片聚焦细节,残烛喻指时光流逝与欢愉不再,借露珠滴落之声强化深夜的凄凉氛围,将情感落点归于无法排遣的幽怨。既展现情感的短暂慰藉与长久煎熬,又以“露珠零”的细微声响暗示愁思的绵延不绝,整体情感表达克制而富有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首部文人词选集,由五代后蜀赵崇祚编纂于广政三年(940)。该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五代时期文人词创作的审美取向、艺术特色和整体风貌。作为词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花间集》不仅开创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更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全词以深秋寒夜为背景,通过“银河静”“月明中庭”等典型意象构建清冷意境,围绕女子独守空闺的相思之情展开。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延续了花间词“发露直陈”的抒情传统。既展现情感的短暂慰藉与长久煎熬,又以“露珠零”的细微声响暗示愁思的绵延不绝。

2. 分段赏析

上片“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的冷寂环境描写,勾勒出女子独守空闺的孤寂心境。上片以“西窗幽梦等闲成”切入梦境,暗示对往昔欢愉的追忆,“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则直写梦醒后愁绪翻涌的落差感。下片聚焦细节,“红烛半条残焰短”以残烛喻指时光流逝与欢愉不再,“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借露珠滴落之声强化深夜的凄凉氛围,结句“枕前何事最伤情”以反问收束,将情感落点归于无法排遣的幽怨。全词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寒夜”“残烛”“冷露”等意象组合,构建出清冷萧瑟的意境,语言质朴却含蓄传达出女子梦醒后的怅惘与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尹鹗《杏园芳》第二句“教人见了关情”,末句“何时休遣梦相萦”,遂开柳屯田俳调。至其《临江仙》“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流递于后,令读者不能为怀。岂必曰《花间》、《尊前》,句皆婉丽也!

清沈雄《柳塘词话》

# 《满宫花》、《临江仙》二词一写宫怨,一写闺怨。其时身值乱离,怀人恋阙,每缘情托讽。二词皆清丽为邻。《临江仙》之结句,尤有婉约之思。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不睡》

下一篇:唐·元稹《恨妆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