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láng
·
·
zèng
kūn
shēng

朝代:清作者:陈维崧浏览量:3
yuàn
chūn
xiù
xiào
lǎo
huā
diān
jiǔ
nǎo
bǎi
yǒu
lún
luò
bàn
shēng
zhī
shǎo
chú
què
chuī
xiāo
gǒu
suàn
wài
shuí
yǒu
tīng
shēng
mǎn
fēi
guān
shī
湿
qīng
shān
tòu
shì
juān
xuè
níng
luó
xiù
chāng
wàn
dié
chuán
hǒu
dāng
zhēng
fān
piàn
luàn
zhē
fán
kǒu
yǐn
yǐn
duò
lóu
chuī
xiǎng
yuè
xià
liù
jūn
sāo
shǒu
zhèng
què
nán
fēi
shí
hòu
jīn
huá
qīng
fēng
jǐng
huàn
shèng
liáng
kāi
yuán
sǒu
shì
zhōng
nián
hòu
shǐ
rén
nán
wéi
dāng
jīn
céng
shuō
shū
sǒu
liǔ
jìng
tíng
tóng
zuǒ
níng
nán
xià
méi
cūn
xiān
shēng
wéi
chǔ
liǎng
shēng
xíng

译文

苏州一带的园林春色,美如锦绣画卷。笑看我这山野老者、爱花沉醉、因酒烦恼,这般癫狂的百态样样都有。我漂泊落魄大半生,知心朋友极少,除了像春秋时会吹箫的伍子胥、能行侠的屠夫朱亥这类市井侠义之人。算一算除此之外、还有谁是我的朋友呢?突然,我听到传来一声悲壮的《河满子》曲调,也并非像白居易那样、那样因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才泪湿青衫。是像杜鹃啼血一般,凝在他的丝罗衣袖上。回忆当年,武昌江面战船层层叠叠,战吼声震天。记得那时、一片征帆,纷乱地遮蔽了樊口。隐隐约约听到柁楼上传来歌舞吹奏的声音,月光下,军队将士们听得出神,挠头沉醉。正赶上曹操诗中的乌鹊、南飞那样的时刻。如今,就像华清宫的繁华风景早已变换,只余下满是凄凉、这位白发苍苍、经历过开元盛世的老人。我同样历经沧桑,已步入中年之后的境地。苏昆生,是河南固始人,他演唱南曲的水平堪称当今第一。他曾经和说书艺人柳敬亭一同在左良玉的幕府中做门客,吴梅村为此写了《楚两生行》这首诗来记述他们。

逐句剖析

"吴苑春如绣":苏州一带的园林春色,美如锦绣画卷。

# 吴苑:即长洲苑,故址在今苏州太湖北岸。

"笑野老、":笑看我这山野老者、

# 野老:村野老人。此处为作者自称。

"花颠酒恼":爱花沉醉、因酒烦恼,

# 花颠酒恼:为花而癫狂,为酒而恼乱。此处是互文。

"百无不有":这般癫狂的百态样样都有。

# 百无不有:犹言百无聊赖,无所不有。

"沦落半生知己少":我漂泊落魄大半生,知心朋友极少,

"除却吹箫屠狗":除了像春秋时会吹箫的伍子胥、能行侠的屠夫朱亥这类市井侠义之人。

# 吹箫屠狗:指沦落市井的奇人。吹箫者系春秋时伍员,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遂出逃,吹箫乞食于吴市,后助吴王阖闾伐楚。屠狗谓荆轲与之交游纵酒者,又西汉初大将樊哙亦尝屠狗为业。

"算此外、":算一算除此之外、

"谁欤吾友":还有谁是我的朋友呢?

# 谁欤吾友:谁是我的朋友?欤:语助词,表疑问。

"忽听一声河满子":突然,我听到传来一声悲壮的《河满子》曲调,

# 河满子:乐曲名。唐张祜《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此用其怀恋故国意。

"也非关、":也并非像白居易那样、

"雨湿青衫透":那样因为和琵琶女同病相怜才泪湿青衫。

# 雨湿青衫透:“雨湿”三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意。雨:一作泪。

"是鹃血":是像杜鹃啼血一般,

"凝罗袖":凝在他的丝罗衣袖上。

"武昌万叠戈船吼":回忆当年,武昌江面战船层层叠叠,战吼声震天。

# 戈船:战船的一种。

"记当日、":记得那时、

"征帆一片":一片征帆,

"乱遮樊口":纷乱地遮蔽了樊口。

# 樊口:地名,在今湖北寿昌西北。1642年(崇祯十五年)左良玉大造战舰于此。

"隐隐柁楼歌吹响":隐隐约约听到柁楼上传来歌舞吹奏的声音,

# 歌吹:歌声和鼓吹声。,柁楼:战船上掌舵之所。柁,同“舵”。

"月下六军搔首":月光下,军队将士们听得出神,挠头沉醉。

# 搔首:搔头,有所思的样子。,六军:泛指军队。

"正乌鹊、":正赶上曹操诗中的乌鹊、

# 正乌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诗意。

"南飞时候":南飞那样的时刻。

"今日华清风景换":如今,就像华清宫的繁华风景早已变换,

# 华清:华清宫,唐代宫名,此处借指明宫。

"剩凄凉、":只余下满是凄凉、

"鹤发开元叟":这位白发苍苍、经历过开元盛世的老人。

# 鹤发开元叟:此处用以借指苏昆生。鹤发:白发。开元叟:经过繁华时代的老翁。开元,唐玄宗年号,借指明帝年号。杜甫《忆昔二首》有“忆昔开元全盛日”之句。

"我亦是":我同样历经沧桑,

"中年后":已步入中年之后的境地。

"苏":苏昆生,

"固始人":是河南固始人,

"南曲为当今第一":他演唱南曲的水平堪称当今第一。

"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他曾经和说书艺人柳敬亭一同在左良玉的幕府中做门客,

"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吴梅村为此写了《楚两生行》这首诗来记述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新郎・赠苏昆生》为清代词人陈维崧的寄赠词。上片聚焦苏昆生的沦落际遇与气节操守,沉痛语意中尽显人物悲慨;下片先绘左良玉军容的雄壮气势,再转写苏昆生的凄凉晚景,于对比中催人生悲。词作以倒叙手法贯串,既饱含对苏昆生的深切关注与同情,也寄寓作者自身的凄凉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陈维崧才力富健,诗文兼擅,尤以词与骈文成就最高。词学苏、辛,风格豪放,为阳羡词派领袖。其所作词一千六百余首,为历代词人之冠,与朱彝尊、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其骈文气脉雄厚,风骨浑成,与吴绮同称名家。著有《湖海楼全集》。今人有点校本《陈维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南明于公元1644年建立,左良玉获封宁南侯。公元1645年,左良玉兴兵东下征讨奸党马士英,行至九江时离世。苏昆生在左良玉亡故后,前往九华山出家为僧。过了些时日,他跟随武林人汪然明抵达吴中,此词便创作于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人词,也是一首咏史怀人词。作品围绕清代艺人苏昆生展开,先以吴苑春景起笔,写其沦落半生、知己难觅,借《河满子》曲触发悲情;再忆往昔左良玉军容及苏昆生在军中相关情景,展现往昔风云;后写时代变迁,苏昆生等遗老的凄凉,也寄寓作者中年后的沧桑感,表达对苏昆生身世际遇的同情,以及对往昔历史与当下变迁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吹箫”源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曾化名张禄,得势前沦落市井,后成秦国丞相,此处代指有才却沦落市井者;“屠狗”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指荆轲好友、市井侠义之士高渐离。词里融合二典,借古喻今,凸显苏昆生沦落半生、知音难觅,仅底层市井中身怀技艺或有侠义心肠者可算友人,以典故映射境遇。铺垫:上片开篇“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描绘吴苑春日繁华且野老随性的画面,看似闲适,实则为后文写苏昆生“沦落半生知己少”的凄凉境遇做铺垫。化用:词里“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泪湿青衫”意象,融入苏昆生听闻曲调后的悲情,既呼应经典,又贴合其沦落艺人的身份,增添情感厚度,让悲叹身世的情绪有了历史文化的共鸣。“是鹃血,凝罗袖”化用杜鹃啼血典故,以杜鹃鸟啼血般的悲情,强化苏昆生因身世、际遇而生的哀伤,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使愁苦更具感染力,借助传统意象深化词的抒情效果。夸张:“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从“吼”字的声响渲染与“征帆乱遮”的画面呈现,能感知左良玉军队东下讨伐的行动。此处运用夸张,借“吼”的巨大声浪、“乱遮”的铺天盖地,构建出磅礴声势与紧张氛围,凸显左良玉军队进军时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威势。直抒胸臆:“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直接倾诉苏昆生沦落半生、知音稀缺的悲苦,毫无掩饰地抒发内心孤独与对知己的渴望;“我亦是,中年后”,作者直面自身中年际遇,将对岁月、人生的感慨,以及与苏昆生同病相怜的情绪,直接袒露,让词作情感表达更真挚、强烈,拉近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倒叙:开篇聚焦当下,描绘“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的吴苑场景,展现春日繁华与野老随性,却迅速转入对苏昆生“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的现状刻画,突出其孤独凄凉。紧接着,词笔一转,借“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回溯往昔,重现苏昆生在左良玉军中时,“武昌万叠戈船吼”的宏大场面,以及“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正乌鹊、南飞时候”的军营情景,勾勒出曾经的风云际会。最后,又回归当下,以“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我亦是,中年后”收束,写时代变迁后,苏昆生等遗老的落寞,以及作者自身中年沧桑。

3. 分段赏析

词作上片刻画苏昆生半生漂泊的际遇。起笔“吴苑春如绣”,点明时间与地点,为后文凸显苏昆生的坎坷遭际做铺垫。接着写“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句首的“笑”字,显露出作者对此类人持不以为意、冷眼旁观的态度。先以“野老”作衬托,再聚焦苏昆生:“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直接叙写苏昆生半生失意漂泊,在那些沉迷酒色、行事癫狂之人里,难寻知己,仅与吹箫者、屠狗辈等市井豪杰为友。伍子胥与高渐离,皆身处底层、隐于市井,是有气节的豪侠;且二人一善吹箫、一善击筑,精通乐器,由此可见苏昆生不同于普通艺人。此处以问句强化,实则是赞誉,也暗示左良玉离世后,苏昆生再失知己。结句“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描绘作者听苏昆生悲壮歌声后,泪水沾湿衣袖的情景。其中既有同处漂泊的身世之悲,更饱含故国消逝的黍离之痛。“泪湿青衫透”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然而作者之泪与白居易的泪截然不同,白居易因感同身受琵琶女的漂泊而落泪,作者则因南明覆灭的亡国之恨潸然,“非关”二字,沉重至极。“是鹃血,凝罗袖”将无尽亡国之痛,深蕴其中,收束上片,自然转入下片。词作下片由回忆当年左良玉军队的盛景,过渡到苏昆生如今的凄凉暮年。开篇“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展现左良玉当年欲发兵东下讨伐马士英时的军威。“吼”字状声势,“征帆乱遮”显行动,以夸张手法营造氛围,凸显军队势不可挡,侧面映衬苏昆生曾在左良玉幕中得遇知己的往昔。“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骚首。正乌鹊南飞时候”,“隐隐”句起过渡,“月下”句隐喻左良玉之死,“乌鹊南飞”喻苏昆生漂泊无依,与上片“沦落半生知己少”呼应。极力渲染往昔军容之盛,正为反衬当下凄凉。继而写现状:“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前句暗指改朝换代,后句以唐代乐师李龟年比苏昆生,“开元”点明其为前朝旧人,“风景换”喻江山易主。结末“我亦是,中年后”,言外之意,作者自身亦如“开元鹤发叟”,既是安慰苏昆生,也倾诉自己的漂泊之悲与故国之思,看似淡笔,实则饱含沉重情感。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唐代乐师李龟年喻苏昆生,二者皆精于音律,且同处朝代更迭之际,历经繁华至衰微的人生跌宕,气节与心境亦颇为相通,借古比今,贴切自然。写左良玉军容时,巧用夸张,以“万叠戈船吼”“征帆乱遮樊口”等壮阔之笔,极言其声势浩大;又以今昔反差,凸显苏昆生暮年凄凉,一扬一抑间,更添悲怆。词末“我亦是,中年后”二句,看似闲笔自叙,实则将家国兴亡之叹、身世漂泊之悲,尽藏于平淡言语之中,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年《贺新郎》,填至一百三十余首之多,每章俱于苍茫中见骨力,精悍之色,不可逼视。

清文学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郑文焯《谒金门三首·其一》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