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ǎng
tóng
xīn
·
·
rèn
dān
xié
xiǎng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3
rèn
dān
xié
xiǎng
xià
huà
lóu
chí
shū
lüè
qiàn
rén
yóu
wèi
luó
dài
qiǎn
ér
kàn
qiān
huí
yǎn
zhuǎn
jiān
zòng
xiāng
suí
mèng
nán
xiě
zhé
zhī
duǒ
duǒ
róu
hún
mìng
luò
shén
xiǎo
zhōng
yāng
zhǐ
yǒu
nóng
zhī

译文

听出那红鞋走动的声响,她从画楼上缓缓走下。她拿着犀角梳子还未将头发梳理完毕,眉黛浅浅,是在等我吗。怎么看都看不够,一天要看她千百回,眼睛都看得模糊迷离了。即使曾经能够并肩相伴,可那如梦般的甜蜜时光难以再期。把深情密意寄托在那折下的花枝上,柔弱的情思似那续命的丝线般若断若续。《洛神赋》里,那小字的中央,其中的深意只有我知晓。

逐句剖析

"认丹鞋响":听出那红鞋走动的声响,

"下画楼迟":她从画楼上缓缓走下。

#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犀梳掠倩人犹未":她拿着犀角梳子还未将头发梳理完毕,

# 犀梳:犀角制的梳子。

"螺黛浅":眉黛浅浅,

# 螺黛:又叫“螺子黛”。是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

"俟我乎而":是在等我吗。

# 俟:迎候。

"看不足":怎么看都看不够,

"一日千回":一天要看她千百回,

"眼转迷离":眼睛都看得模糊迷离了。

"比肩纵得相随":即使曾经能够并肩相伴,

"梦雨难期":可那如梦般的甜蜜时光难以再期。

# 梦雨:迷濛细雨。

"密意写折枝朵朵":把深情密意寄托在那折下的花枝上,

#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密意:亲密的情意。

"柔魂递续命丝丝":柔弱的情思似那续命的丝线般若断若续。

# 柔魂:称女性阴魂。

"洛神赋":《洛神赋》里,

# 洛神赋: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句: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有:“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小字中央":那小字的中央,

"只有侬知":其中的深意只有我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两同心·认丹鞋响》是清初朱彝尊创作的一首词,出自《静志居琴趣》。主题及内容上,此词围绕作者对心爱之人的情思展开,通过细腻笔触,追忆与恋人相处场景,从盼其下楼的急切,到对其妆容的关注,再到彼此间传递的情意,尽显相思眷恋。分段来看,上片刻画等待恋人下楼时的期盼;下片描绘相处时的深情。作品情感真挚细腻,以婉约笔触展现爱情幽微之处,体现朱彝尊的抒情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认丹鞋响,下画楼迟”,开篇短短两句,便营造出一种极为细腻且充满期待的氛围。词人凭借对丹鞋声响的敏锐捕捉,生动地展现出自己在等待心爱之人下楼时的专注与急切。“认”字,精准地刻画了词人对这一声音的熟悉与敏感,仿佛早已在心底反复勾勒。而“下画楼迟”,则将女子下楼时的迟缓姿态缓缓呈现。这“迟”字,并非单纯指脚步的缓慢,更暗示着女子内心的犹豫与纠结,或许是怀揣着诸多心事,才使得下楼的步伐如此沉重。这一描写,既让读者感受到词人等待时的煎熬,又为女子形象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含蓄之美。“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此句进一步聚焦女子的妆容细节。“犀梳掠倩人犹未”,细腻地描绘出女子尚未完全梳妆完毕的模样,那手持犀梳,轻理云鬓的姿态仿佛就在眼前。“螺黛浅”,则点明女子的眉妆只是浅浅勾勒,更添几分自然清新之态。“俟我乎而”,以疑问的语气直抒词人内心的猜测与渴望,他迫切地想要知晓女子是否也在期待与自己的相见,这种不确定的情感,让相思之意愈发浓烈。“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词人对女子的痴迷在这几句中表露无遗。“看不足”直白地倾诉出女子的身影对词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无论看多少遍都觉得不够。“一日千回”运用夸张手法,强调词人对女子的凝望次数之多,几乎到了一刻也无法移开目光的程度。“眼转迷离”则生动地描绘出词人因过度凝视而产生的视觉错乱与恍惚之感,仿佛整颗心都被眼前的女子紧紧占据,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相思境地。下片“比肩纵得相随,梦雨难期”,此句笔锋一转,从对往昔相处场景的回忆与沉醉中抽离,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怅惘与无奈。“比肩纵得相随”,即便曾经有过并肩相伴的美好时光,但在词人心中,这些回忆却如同梦境般虚幻缥缈。“梦雨难期”,“梦雨”一词充满了朦胧与不确定之感,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这难以捉摸的雨丝,虽曾有过交集,却难以预期未来的走向。这种对感情不确定性的感慨,深刻地反映出词人内心的患得患失与深深的眷恋。“密意写折枝朵朵,柔魂递续命丝丝”,词人在此以巧妙的比喻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密意写折枝朵朵”,将自己对女子的深情厚意比作累累繁枝上盛开的花朵,寓意着情感的浓郁与厚重,然而,正如繁枝难以承受花朵之重,词人也在这份深情中感受到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与挣扎。“柔魂递续命丝丝”,把自己的情思比作若断若续的游丝,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飘忽不定与柔弱无依,仿佛生命也随着这份情思变得遥远而虚幻,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苦。“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结尾几句,词人巧妙地借用《洛神赋》来寄托情思,为全词增添了一抹深沉而隐秘的色彩。“洛神赋”本身就蕴含着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词人借此暗示自己与心爱之人的感情如同洛水之神与曹植般,有着难以言说的深情与遗憾。“小字中央,只有侬知”,点明《洛神赋》中关键的小字“静志”,这是只有词人自己知晓的秘密,暗示着这段感情的独特与私密。结合词外背景,更能体会到词人对已逝恋人的深切追思与无尽伤情,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立秋日作》

下一篇:清·乾隆《安远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