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西风合断魂":南浦边西风劲吹,让人不禁黯然销魂,
"数枝清影立朱门":几枝柳树的清影伫立在华丽的朱门旁。
"可知春去浑无迹":谁能知道春天离去竟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忽地霜来渐有痕":忽然寒霜降临,柳树渐渐有了被霜侵的痕迹。
"家世凄凉灵武殿":家族的命运如灵武殿般凄凉,
"腰肢憔悴莫愁村":柳树的腰肢也如莫愁村的女子般憔悴。
"曲中旧侣如相忆":如果昔日曲中的旧友还记得我,
"急管哀筝与细论":就用急促的管乐和哀伤的筝音与我细细诉说。
"红闺紫塞昼飞霜":闺阁和边塞白天都飞起了寒霜,
"顾影羞窥白玉塘":柳树顾影自怜,羞于窥视那白玉般的池塘。
"近日心情惟短笛":近日的心情只能用短笛来抒发,
"当年花絮已空箱":当年的柳絮花飞如今已如空箱般虚无。
"梦残舞榭还歌榭":梦醒后,舞榭歌台都已残破,
"泪落岐王与薛王":泪水洒落在岐王和薛王的府邸。
"回首三春攀折苦":回首往昔春天攀折柳枝的痛苦,
"错教根植善和坊":真后悔把柳根种植在善和坊。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一组唱和诗。描绘了秋柳在西风霜寒中的种种景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事物消逝的追思与惆怅,以及面对身世沉浮的哀伤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巧用“南浦”(源自屈原《九歌》,原指送别的地方)、“莫愁村”(指代金陵莫愁湖,常关联往昔繁华)典故。“南浦”本为离别意象,诗中借“南浦西风”营造离情别绪氛围;“莫愁村”原含繁华意,此处暗表繁华消逝,借典故丰富情感、增添历史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其一“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开篇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画面,“南浦西风”点明了地点和季节,西风凛冽,让人顿生断魂之感。“数枝清影立朱门”,几枝柳树的清影孤独地伫立在华丽的朱门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柳树的孤寂,也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通过春去秋来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无情流逝。“春去浑无迹”,春天悄然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忽地霜来渐有痕”,寒霜突然降临,柳树渐渐有了被霜侵的痕迹,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匆匆和生命的脆弱。“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将家族命运与柳树的憔悴相联系,“家世凄凉灵武殿”,灵武殿可能象征着家族曾经的辉煌,如今却已凄凉。“腰肢憔悴莫愁村”,莫愁村常与美好、欢乐相关,而这里的柳树腰肢憔悴,暗示了家族命运的衰败和诗人的身世之悲。“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和渴望倾诉的心情。“曲中旧侣”指昔日一起在曲中相伴的朋友,“急管哀筝与细论”,希望用急促的管乐和哀伤的筝音与旧友细细诉说自己的心事,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哀伤。其二“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描绘了寒霜中柳树的孤寂和羞涩。“红闺紫塞昼飞霜”,闺阁和边塞都飞起了寒霜,营造出寒冷、凄凉的氛围。“顾影羞窥白玉塘”,柳树顾影自怜,羞于窥视那白玉般的池塘,生动地表现出柳树的孤独和自卑。“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以短笛抒发今日的心情,短笛的声音通常悠扬、哀伤,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当年花絮已空箱”,当年的柳絮花飞如今已如空箱般虚无,通过今昔对比,凸显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梦残舞榭还歌榭,泪落岐王与薛王。”“梦残舞榭还歌榭”,梦醒后舞榭歌台都已残破,暗示了往昔繁华的消逝。“泪落岐王与薛王”,泪水洒落在岐王和薛王的府邸,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哀伤。“回首三春攀折苦,错教根植善和坊。”回首往昔春天攀折柳枝的痛苦,“错教根植善和坊”,后悔把柳根种植在善和坊,寓意对过去选择的后悔和对命运的无奈,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哀伤之情。
上一篇:清·高鼎《怀李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