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é
lìng
mén
·
·
duān
yáng

朝代:清作者:李静山浏览量:2
yīng
táo
sāng
shèn
chāng
gèng
mǎi
xióng
huáng
jiǔ
mén
wài
gāo
xuán
huáng
zhǐ
tiē
què
zhàng
zhǔ
líng

译文

端阳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还买了一壶雄黄酒。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担心晦气上门)。

逐句剖析

"樱桃桑椹与菖蒲":端阳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

# 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更买雄黄酒一壶":还买了一壶雄黄酒。

# 雄黄酒: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门外高悬黄纸帖":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

# 黄纸帖:即书写在黄纸上的符箓。符箓是道教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

"却疑账主怕灵符":(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找上门来(担心晦气上门)。

# 灵符:有神力的符篆。,账主:债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节令门·端阳》是清代李静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绘了人们在端阳节购买樱桃、桑椹、菖蒲和雄黄酒等物品的情景,这些都是端阳节的传统习俗用品。“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后两句则描写了人们将黄纸帖挂在门外,还幽默地猜测债主会害怕灵符的心理,体现出节日的欢乐氛围,也表现了贫困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绘端午节俗的诗。诗中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购买樱桃、桑椹、菖蒲和雄黄酒的场景,还提到门外高悬黄纸帖这一习俗。表达了对端午节俗的记录与独特感悟。

2. 分段赏析

“樱桃桑椹与菖蒲”:该句列举了三种端午节相关的事物。樱桃和桑椹是端午时节的时令水果,点明了节令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季节感,同时也展现出自然物产的丰富。菖蒲是端午节的标志性植物,具有驱邪祈福的象征意义,为诗句增添了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让人立刻联想到端午节的独特氛围。“更买雄黄酒一壶”:“更买”二字突出了雄黄酒在端午节习俗中的重要地位。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饮品,古人认为它有驱邪解毒的功效。此句进一步丰富了端午节的民俗画面,从植物、水果延伸到饮品,全方位地展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活动,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祈愿。“门外高悬黄纸帖”:描绘了端午节时门外悬挂黄纸帖的场景。黄纸帖也是一种用于驱邪的物品,通常上面会写有一些祈福禳灾的话语或符号。“高悬”一词,强调了黄纸帖的醒目位置,显示出人们对这一习俗的重视,同时也为节日氛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却疑账主怕灵符”: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从前面描写节日习俗的轻松氛围,陡然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调侃。在端午节这个本应欢乐的节日里,贫困人家却担心债主上门讨债,以至于怀疑债主会害怕门上的灵符而不敢前来。这种幽默而又苦涩的表达,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将节日的喜庆与生活的压力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对这些人的境遇产生深深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唐英《留别九峰山水》

下一篇:清·陈恭尹《虎丘题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