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浪淘沙·杨花

朝代:清作者:李雯浏览量:3
jīn
xiǎo
fēng
cán
xuě
qíng
fān
wèi
shuí
fēi
shàng
diāo
lán
zhāng
tái
xīn
hòu
shā
jiān
zhān
duān
qīng
niǎo
kōng
xián
chūn
yōu
mèng
绿
píng
jiān
àn
chù
xiāo
hún
luó
xiù
báo
lèi
qīng
dàn

译文

初春鹅黄色的柳枝被晓风吹拂,杨花在艳阳下翻飞飘舞。看这翩翩弄晴的杨花,为什么,为什么她要飞上玉砌雕栏?可惜只为了一念偷生,她便如同雨后委身于沙土的杨花,名节丧尽,任人践踏。纵使有青鸟衔起,受到新朝的重用,也洗不尽此生的耻辱。只不过是一春有梦。一位罗袖单薄,亭亭玉立的女子,她躲在暗处消魂,独自悄悄弹泪。

赏析

1.

此词通过描写暮春景色,通体凄怆悲凉,哀人欲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失为清人令词中的一篇上乘之作。上阕首韵三句,写残春之景,点画入微。以金缕晓风、杨花飞舞、玉栏花翻,营造了一片衰败、悲凉、清冷孤寂的用氖。柳色嫩黄,如丝如缕,晓风吹拂均与晏殊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的《蝶恋花》景似同。而一残字实景中寓情。在这一情景之上,一场春雨之后,章台街上,遍地落花。雪白的杨花,被踏入污泥之中。这里作者选用章台这一环境,寓有深意。章台原为战国时秦王的朝会之所。到汉代,章台便为长安街愁。在唐宋诗词中,章台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称。唐朝韩拥有妾柳氏,本为长安歌伎。安史乱起,两人失散,柳氏为蕃将沙吒利所得。后咏韩翊得到虞侯许俊的帮助,始得与柳氏团圆。章台指柳于是乎始,且有冶游场所这一重语意。所以作者以章台新雨后被踏人沙间的杨花喻飘零身世和被践踏、被蹂躏的遭际。素雪晴翻反用谢道韫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语意,而以翻字传神,以晴字陪衬,写杨花飘零的身世,极为细致传神。为谁飞上玉雕阑深示感叹,表明杨花在辞树之时,已经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她是不由自主地被东风吹舞,补人摆布的。陈子龙词吟杨花云:怜他漂泊奈他飞,又云轻狂无奈东风恶,深怜杨花飘零无主。作者于词句中虽未明示东风之无情,然而笔意含蓄,盖纵无东风狂吹,杨花仍将漂泊无主,作者巧妙地在下文二旬补足此意:章台雨后,踏入沙间。可惜一词示叹惋之情,深得诗人之旨。诗曰: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意谓章台雨后,杨花飘零,被走马践踏,没人沙间!比喻入仕清廷,声愁委之尘土。下阕深入一层,转而从人情方面着笔。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沾惹即承为谁飞上玉雕阑而咏,由杨花的飞舞无主联想到这离情别恨。像柳絮一般漂泊不定,不知缘由便生离愁,故纵笔,希望能解脱。青鸟,据《山海经大荒经》有三青鸟,一愁曰大驾,一愁少驾,一愁日青鸟。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从一空字更见出悔意,引出柳絮成萍,幽梦缠绕的悲苦。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龙吟:晓咏雨过,遗踪何在,池萍碎。而杨花和绿萍又皆为飘泊之物,亦如自己的情怀。陈廷焯说:感慨时事,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杨花飞舞的时候,眼看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在情人眼里,好像春天会随杨花飞絮一起飞走似的。然而,在情人们看咏,杨花也似乎留恋春天,它飞向空中,飞上雕栏,飞入绿萍间。人们设想央求青鸟衔住杨花,也许春天还可以留住。然而春天毕竟难以留住,因而才有一春幽梦绿萍间之叹。末尾二句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轻弹。因无限思念而黯然神伤。满天飞舞的杨花,遍地郁郁葱葱的绿萍,能使人愉悦,也能使人伤情。这是因人的情绪而异的,便是所谓移情。由飘舞不定的杨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由一春绿萍联想到春天的将逝,由青鸟空衔联想到情人的渺无音讯和时光的难以挽留,不免使主人公黯然神伤,潸然泪下。结句融情于景,凄苦不在言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李英《同李时芳游大慧寺》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