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新添几尺波":春天的江水又涨起了几尺高的波浪,
"泛舟小妇解吴歌":划船的年轻妇人熟练地唱着吴地的民歌。
# 吴歌:江苏东南部的民歌。,解:能唱。
"笑指侬如江上月":她笑指我似江上明月,
"团圆时少缺时多":团圆时少,残缺时多。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写船妇爱情生活的诗。诗人借“春水”起兴、通过泛舟女子的戏语,抒发了对人生聚散难全的深刻感慨。
2. 写作手法
起兴:“春水新添几尺波”以“春水”的起兴,诗中“春水”不仅是季节的标志,更被赋予了深层象征。它既是少妇青春年华的外化,也是对其婚姻状态的隐喻。若直接写“少妇青春正好”或“婚姻多有缺憾”,难免直白浅露;而借“春水”起兴,通过自然景象的流动感,将少妇的生命状态与世间的自然规律想呼应,深化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句“春水新添几尺波”,以动态的笔触描绘春日江景。春水涨涌,波光粼粼,“新添”二字既点明季节更替的生机,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意味。“几尺波”以具体尺度写汹涌的水势,化虚为实,凸显江水奔涌之态,为后文人物活动铺设背景,亦暗喻情感波澜的起伏。次句“泛舟小妇解吴歌”,主要描写人物形象与地域风情。“泛舟小妇”勾勒出江南水乡女子的劳作场景,“解吴歌”则点明其善歌的特点,吴侬软语的柔美与江波荡漾的景致相映成趣。此句以白描手法展现民间生活情趣,语言质朴却充满画面感,隐含对平凡生活的诗意捕捉。第三、四句“笑指侬如江上月,团圆时少缺时多”,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主题。小妇以“笑指”的戏谑姿态,将“侬”(我)比作“江上月”,以月的圆缺隐喻聚少离多的现实。比喻新颖贴切:明月本具团圆意象,却因“缺时多”反衬出离别的常态。语言看似轻快,实则深藏哀婉,以乐景写哀情,深化了人生无奈的喟叹。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9》
下一篇:清·黄景仁《感旧四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