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huán
shí
yún
chū
yuē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3
huán
shí
yún
chū
yuē
chūn
shān
jiǎn
jiù
qīng
róng
tán
zuò
hén
fēi
zhé
zhī
huā
mǎn
luó
qún
bǎi
zhě
cuì
xīn
xiǎo
liǎn
fēng
cái
shí
chuī
yòu
kāi

译文

她低垂着如云的发髻,发丝初挽犹带松散,裁就的春衫轻薄如纱,透着初春的凉意。指尖拨动琴弦,墨色音符纷飞如雨,折下的花枝簌簌落在衣襟,染得满袖芬芳。百褶罗裙层叠如荷叶舒展,翠色鲜嫩似刚出水的新荷。她亭亭玉立收住衣袂,静立片刻,待风重新扬起时,裙裾又如荷叶般舒展开来。

逐句剖析

"低鬟十八云初约":她低垂着如云的发髻,发丝初挽犹带松散,

"春衫剪就轻容薄":裁就的春衫轻薄如纱,透着初春的凉意。

"弹作墨痕飞":指尖拨动琴弦,墨色音符纷飞如雨,

"折枝花满衣":折下的花枝簌簌落在衣襟,染得满袖芬芳。

"罗裙百子褶":百褶罗裙层叠如荷叶舒展,

"翠似新荷叶":翠色鲜嫩似刚出水的新荷。

"小立敛风才":她亭亭玉立收住衣袂,静立片刻,

"移时吹又开":待风重新扬起时,裙裾又如荷叶般舒展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低鬟十八云初约》是清代词人朱彝尊创作的婉约词作。此词上片以细腻笔触勾勒女子梳妆场景,通过“低鬟云鬓”“春衫轻薄”等意象展现其清丽姿态,“弹作墨痕飞”暗含琴艺雅趣,折枝落花点缀衣襟更添灵动;下片聚焦服饰细节,以“百子褶”罗裙与“新荷叶”翠色互喻,通过“小立敛风”“移时吹开”的动态描写,形成衣袂飘摇与身姿静立的审美张力。全词以白描手法捕捉女子瞬间神韵,在工笔刻画中融入水墨晕染般的朦胧意境,又以精微体物展现女性婉约之美,构建出动静相宜的古典仕女图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低鬟十八云初约,春衫剪就轻容薄”两句描绘了一位年方十八的少女形象。“低鬟”直接点明少女的发型,展现出温婉的气质;“云初约”则以云喻发,形象地写出头发如同初聚的云朵般柔顺飘逸。“春衫剪就轻容薄”交代了季节为春季,同时“轻容薄”细腻地描绘出春衫的轻薄质地,既体现了春日的特点,也暗示出少女身姿的轻盈,给人以清新之感。​“弹作墨痕飞,折枝花满衣”两句着重刻画少女的服饰装饰。“弹作墨痕飞”,“弹”字生动地表现出某种动作,可能是少女衣服上的墨痕仿佛是弹溅而成,富有动态感;“折枝花满衣”则描绘出衣服上满是折枝花朵的图案,“满”字强调了花朵图案之多,展现出少女衣服装饰的精美,增添了几分活泼与艳丽。​“罗裙百子褶,翠似新荷叶”两句聚焦于少女的罗裙。“百子褶”具体说明了罗裙的样式,褶皱繁多,凸显出罗裙制作的精致;“翠似新荷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罗裙的颜色比作新荷叶的翠色,形象地展现出罗裙色彩的鲜亮、清新,使罗裙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小立敛风才,移时吹又开”两句描绘了少女站立时的情景。“小立敛风才”写出少女刚刚站定,收拢住被风吹起的衣衫;“移时吹又开”则进一步说明没过多久,风又将衣衫吹开。这两句通过对少女与风的互动描写,以动态的场景展现出少女的柔美与娇憨,使画面富有生活气息和灵动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八十》

下一篇:清·李邺嗣《西陵绝句诗十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