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
·
tiān
guī
zhōu

朝代:清作者:蒋春霖浏览量:3
zhī
zhì
jiǔ
lèi
jiāng
běi
suì
chǒu
xié
wǎn
jūn
fàn
zhōu
huáng
qiáo
wàng
jiàn
yān
shuǐ
niàn
xiāng
bái
shí
zhāng
kōng
hóu
àn
zhī
wǎn
jūn
céng
jīng
sāng
luàn
shēng
shèn
āi
tiān
guī
zhōu
huǐ
qīng
guó
méi
huā
wèi
yuē
guī
yàn
kōng
hóu
shā
zhōu
gòng
piāo
hán
wèi
jiǎn
dōng
fēng
yòu
wèn
shuí
guǎn
shěn
yāo
chóu
xuē
qīng
qín
chéng
tāo
zài
xuě
liáo
gòng
zhēn
zhuó
gèng
xiū
yuàn
shāng
bié
shāng
chūn
chuí
lǎo
xīn
jiàn
fēi
zuó
tán
zhǐ
shí
nián
yōu
hèn
sǔn
xiāo
niáng
méi
è
jīn
lěng
péng
chuāng
juàn
wèi
yuè
míng
qiǎng
shū
lüè
zěn
nài
yín
jiǎ
qiū
shēng
àn
huí
qīng
jiǎo

译文

归隐故乡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一直漂泊于江北,苦于回不去。今年是乙丑年,与一位名为婉君的女子同游黄桥。望见烟水苍茫,更加思念乡土。按照白石道人的自度曲填了这支《琵琶仙》,用箜篌将其弹奏出来。婉君经历过丧亡乱离,歌声很哀愁。泛舟江上,在极远的天边有一只归船,悔不该、轻易相许与故乡梅花的约定。归雁之声与箜篌相和,我们和归雁一样漂泊在沙洲。酷寒却是分毫未减、东风吹又急,有谁来同情、我愁苦憔悴。一只小船一位美人,和她乘着波涛,共饮酒。不要埋怨我、感伤离别感伤春日,我害怕老去、心情也渐渐不似以前。弹指间十年过去,辗转奔波,身形容颜也减损了。今夜寒冷、困倦倚靠着船窗,为了明月、勉强起来梳妆。怎奈苍凉的秋声从指间流出,凄哀如清角之音。

逐句剖析

"五湖之志久矣":归隐故乡的想法已经很久了!

# 五湖之志:指归隐的志向。

"羁累江北":一直漂泊于江北,

# 羁累江北:时词人家居江北之东台县,因战乱未平不得回乡。

"苦不得去":苦于回不去。

"岁乙丑":今年是乙丑年,

# 岁乙丑:为同治四年(1865)。

"偕婉君泛舟黄桥":与一位名为婉君的女子同游黄桥。

# 黄桥:镇名,在江苏泰兴县东北,与江阴隔江相望。,婉君:姓黄氏,为词人侍妾。

"望见烟水":望见烟水苍茫,

"益念乡土":更加思念乡土。

"谱白石自度曲一章":按照白石道人的自度曲填了这支《琵琶仙》,

# 白石自度曲:南宋词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老人。白石在合肥,与一女子相好,后自创词曲,名曰《琵琶仙》。

"以箜篌按之":用箜篌将其弹奏出来。

# 按:合拍弹奏。,箜篌:弦乐器,似瑟而小,七弦。

"婉君曾经丧乱":婉君经历过丧亡乱离,

# 婉君曾经丧乱:指婉君随词人于咸丰时为避兵火居江北,时太平天国战事仍在进行,故云。

"歌声甚哀":歌声很哀愁。

"天际归舟":泛舟江上,在极远的天边有一只归船,

"悔轻与、":悔不该、

"故国梅花为约":轻易相许与故乡梅花的约定。

"归雁啼入箜篌":归雁之声与箜篌相和,

"沙洲共漂泊":我们和归雁一样漂泊在沙洲。

"寒未减、":酷寒却是分毫未减、

"东风又急":东风吹又急,

"问谁管、":有谁来同情、

"沈腰愁削":我愁苦憔悴。

# 沈腰:南朝梁沈约曾写信给徐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见《梁书·沈约传》。后因以“沈腰”称腰围减损。

"一舸青琴":一只小船一位美人,

# 青琴:相传为古代神女。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青琴宓妃之徒。”此指婉君。

"乘涛载雪":和她乘着波涛,

# 雪:指浪花。

"聊共斟酌":共饮酒。

"更休怨、":不要埋怨我、

"伤别伤春":感伤离别感伤春日,

"怕垂老、":我害怕老去、

"心期渐非昨":心情也渐渐不似以前。

"弹指十年幽恨":弹指间十年过去,

# 弹指:佛教用语,极言时间短暂。

"损萧娘眉萼":辗转奔波,身形容颜也减损了。

# 眉萼:眉头,这里指容颜。,萧娘:唐人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杨巨源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今夜冷、":今夜寒冷、

"篷窗倦倚":困倦倚靠着船窗,

# 篷窗:船窗。

"为月明、":为了明月、

"强起梳掠":勉强起来梳妆。

# 梳掠:梳发髻、掠鬓角,打扮。,强:勉强。

"怎奈银甲秋声":怎奈苍凉的秋声从指间流出,

#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琶所用的拨。

"暗回清角":凄哀如清角之音。

# 清角:古代五音之一。为乐声中最悲切之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琵琶仙·天际归舟》是清代蒋春霖创作的一首词,上片通过“天际归舟”的遥望视角,展现词人面对江北烟水时对故土的深切眷恋,既暗含漂泊江北的羁旅之痛,又流露对早年未能践约归乡的怅惘。下片转入时空交错的感怀,“弹指十年幽恨”既指与侍妾婉君相伴的漫长岁月,亦暗喻身世浮沉的积郁,“萧娘眉萼”的憔悴意象与“银甲秋声”的乐音交织,形成视听通感的哀婉意境。全词以白石道人自度曲为载体,通过箜篌声、归雁啼等意象构建多重情感空间,在“伤别伤春”的表层叙事下,潜藏着归隐之志与乱世飘零的双重悲慨,最终以“强起梳掠”的日常细节收束,将身世愁苦沉淀为哀婉中见沉静的审美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

蒋春霖(1818~1868),清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殁,家业中落,奉母游京师,屡试不中,乃弃而为淮南盐官,后权东台富安场盐大使。其早岁工诗,风格近李商隐。中年,将诗稿悉行焚毁,专力填词。其词抑郁悲凉,多抒写身世之感,工于造境,沉郁凄婉,注意炼字,讲究律度,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谭献称其为“倚声家老杜”。代表作品有《台城路·惊飞燕子魂无定》《水龙吟·癸丑除夕》。著有《水云楼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同治四年(1865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平息次年,词人蒋春霖迁居泰州。当年秋日,他与侍妾黄婉君共游泰兴县北黄桥镇,此地与词人故乡江阴仅一江之隔。时值战乱初定,江北仍处动荡,虽心怀归隐故里之念,却因生计所迫不得不辗转漂泊。面对江上烟波浩渺、波涛奔涌之景,触发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遂依姜夔《琵琶仙》词调创作了这首羁旅思乡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情、思乡之念,抒归隐之志、叹身世愁苦的哀怨之词。通过孤舟漂泊江海、哀鸣的归雁与萧瑟的秋声号角等意象,既展现了动荡时局下文人的漂泊生涯与故园之思,又流露出渴望归隐却难遂的心愿,更渗透着岁月蹉跎、人生易老的沧桑感慨,深刻呈现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颠沛流离的生存境遇与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象征:以“舟”为情感载体,既象征物理漂泊(“泛舟黄桥与故乡一江相隔”),又隐喻精神漂泊(“共漂泊”的物我合一)。对比​:“咫尺似天南地北”通过地理阻隔与心理阻隔的夸张对比,凸显归乡无望的绝望感。化用:“天际识归舟”出自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原句为“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词人借谢朓诗句,以“天际”极言故乡之远,暗含与故土咫尺天涯的阻隔感,强化了漂泊江北、有家难归的悲怆。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以“舟”为眼,暗合羁旅漂泊之境。词人泛舟黄桥,极目远眺,江天相接处一叶归舟若隐若现,竟生出“天际”之遥的错觉。此“天际”化用谢朓“天际识归舟”之典,却反其意而用之——本应近在咫尺的故乡,因战乱阻隔竟如天涯海角,咫尺天涯的对比中,道尽有家难归的沉痛。“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一句,以梅花为信约的虚笔,写尽归期无望的懊悔。梅花本是高洁象征,此刻却成刺痛心扉的约定,暗含对故土的眷恋与现实的无力。归雁哀鸣与箜篌清音交织,词人自比沙洲孤雁,一个“共”字将物我相融:雁尚知归,人却漂泊,物我相映间,漂泊之痛愈显真切。“寒未减”至“沈腰愁削”,以递进笔法写春寒与心寒的双重煎熬。东风本应送暖,此刻却愈急愈冷,寒意不仅侵蚀肌骨,更刺痛愁肠。“沈腰”典出沈约病瘦之典,以腰围消减喻指十年离乱中身心俱疲。末句“一舸青琴,乘涛载雪”,借“青琴”(古神女)代指婉君,将凄凉境遇化为诗化意象:二人如孤舟载雪,唯以浊酒暂慰愁怀,于苍茫天地间寻得片刻相依。下片:换头“更休怨、伤别伤春”陡转,以否定句式暗藏更深沉痛。柳永“伤别”与蒋捷“伤春”本是文人常态,词人却言“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年岁渐长,归心反被现实消磨。此“怕”字直击要害:十年离乱非但未钝化乡愁,反而使归期渺茫如幻,往昔炽热的期盼竟成明日黄花。“弹指十年幽恨”以佛家“弹指”喻时光飞逝,与“损萧娘眉萼”形成时空对照。婉君的愁容是词人镜中自照的倒影,二人共历沧桑,眉间风霜皆成岁月刻痕。“今夜冷”呼应上片“寒未减”,寒意从外境渗入心境,篷窗倦倚的慵懒姿态中,藏着不甘沉沦的挣扎——“为月明、强起梳掠”,以强打精神赏月的动作,反衬出内心颓唐。结句“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收束全篇,余音凄怆。银甲(拨弦工具)与清角(悲音)的意象叠加,将无形愁思化为可闻之音:琴声本为遣怀,却奏出《清角》古曲的哀切,暗喻美好期许终成泡影。秋声与角声交织,寒意彻骨,余韵悠长中尽显词人“穷愁潦倒,落魄失志”的末路悲歌。

4. 作品点评

该词作以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为核心脉络,上阕以“悔”为情感起点展开铺陈,通过层层递进的笔法揭示引发悔意的深层缘由;下阕则依次呈现“怨”“伤”“怕”“恨”等复杂情绪的交织演变,将主体内心的孤寂清冷与外界萧瑟衰败的景致相互渗透融合。全篇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营造出缠绵悱恻的哀婉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蒋春霖《琵琶仙》词云:“天际归舟……”哀感顽艳,变为凄厉。大凡为词,豪放则以气取,艳冶则以情深,唯高健沉郁关乎神理,将匪易学。此调谨守白石之律,用入声韵,宜表达凄咽之情。四句七字句,上三下四,非韵非对,最为难作。此以宋人诗法入词,故特峭健。

清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卷三

# 屈曲洞达,齐梁书体。

清谭献《箧中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屈大均《浣溪沙》

下一篇:清·曾国藩《送金竺虔之官闽中》

猜你喜欢